前往 光復國小六年十二班 -

發布時間: 2020-09-01
推薦指數: 3.010人已投票

您即將離開本站,並前往光復國小六年十二班 - 優學網

確認離開返回上頁

請問您是否推薦這篇文章?

延伸內容

我也是很嚮往一個人的自助旅行,但遲遲沒有實現。看了妳的經歷,讓我更有衝勁了。 希望你的"遲遲"可以盡快終結囉<:o)

我也是很嚮往一個人的自助旅行,但遲遲沒有實現。看了妳的經歷,讓我更有衝勁了。

佩服你!年紀輕輕的小女生(Y)(Y)(Y)(Y)(Y)(Y)

佩服你,没有过一人旅行。下次试试! 相信會來這裡並願意看完這一長段的你,試過後一定會找到屬於你自己一個人旅行的樂趣:-D

2012年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出國旅行, 不愛冒險的我選擇了很平凡也沒挑戰性的新加坡作為開始, 忘了是甚麼原因決定做這件事情, 也忘了是如何著手這五天四夜的旅程規劃,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Agoda、第一次了解Hostel跟Hotel的不同、第一次寫英文email、第一次找旅遊書, 完全不知道甚麼是「」, 那時我大二20歲, 不想被別人問「為什麼要自己去、幹嘛不找人陪、為什麼選新加坡...」這些不知該如何回答的問題, 所以瞞著所有同學朋友翹3天的課, 直到赤蠟角轉機時才在FB打卡公告天下(為了省錢沒選直飛, 而時間對當時的我來說並不太值錢), 這則打卡引起我有Facebook帳號以來最多人關注的一次。從樟宜到Hostel的過程非常順利, 新加坡果然符合我當初選擇的期待「容易上手」。 雖然我平常一個人住,不乏獨處的時間,但這次的過程中我發現,旅行時,遠離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切,才有機會認識未知的自己, 並同時更加深入貼近已知的部分。曾看過一句話:「寂寞, 是因為不懂得和自己相處」, 如果說一成不變會讓兩個人相處產生許多摩擦, 必須藉由生活調劑維持穩定的關係, 那一個人的生活是否也是如此?我一直都自認很懂得跟自己相處, 「獨立」也是大部分人對我的評價,只是同樣的生活日復一日,似乎也會開始與了無新意的自己有摩擦, 失去對獨立的驕傲轉而感到寂寞的悲哀。在那5天4夜的旅程中我確定「獨身旅行」可以讓我同時看見我理想中的自己和更廣大的世界, 對資源有限的我來說是最具投資報酬率的調劑, 因此在回程的班機上我便決定要繼續並進階我的旅程。 2012年9月開學前, 因為預算以及我仍不夠大膽, 日本成為我的第二站, 由於還是想增加些許挑戰性, 因此把時間加長成11天10夜, 並從東京搭夜間巴士到京都。對台灣人來說, 日本比是個比新加坡更熟悉的國家, 但日語並不是這麼回事, 尤其在我等待夜間巴士時, 聽著周圍熙攘的人說著我不懂的語言,拖著行李心裡不禁浮現一點點的孤單感,雖然那是我坐過最舒適的巴士座位,但在台灣成長的我從未有搭9小時車程的經驗,一路上幾乎未闔眼,甚至懷疑自己做這件事情(獨自旅行)的意義是甚麼? 或許只是想證明什麼? 但當巴士抵達, 看到旅遊書裡的京都塔、跟著日本人一起排隊等澡堂開門、看著連在夜間巴士都不願卸妝的日本女生在更衣室毫不猶豫脫下衣服, 我帶著驚訝與尷尬坐在浴池裡想起小丸子裡的澡堂片段,甚至默默把毛巾摺好放在頭上。總之這次的旅行並未讓我退卻, 跟上次一樣, 回程的班機上我又開始想著下一次的旅行。 2013年9月, 我存了9個月的旅費, 展開為期一個月的「紐約、巴黎、倫敦」西方三大都的環北半球之旅,這是我第一次隻身離開亞洲,我體驗到大家口中髒亂的紐約、治安不佳的巴黎、高傲冷漠的倫敦, 但我也初次見到紐約地鐵裡不時有各式表演的新奇、巴黎塞納河畔流浪漢拿高腳杯啜飲的浪漫、倫敦皇家格林威治區公告一次只能同時溜四隻狗的風趣, 這些東西我相信, 若不是自己走我根本不會多加留意, 更不可能時隔一年仍歷歷在目。尤其是在歐美,路上很常遇見揹著大背包旅行的背包客,而我總是拖著旅行箱,我樂於solo traveler但從不是backpacker, 一是,要背著跟我一樣高的背包旅行有點累; 二是,誠如最初所言我不愛冒險,不需要上山下海,背包方便移動的機動性並不在我的考量範圍。況且單身自助旅行跟背包客真的不是決然的可逆關係, 真的別把會自己一個人旅行的人都當成是冒險王。 2014年 7月, 我畢業結束了學生身分,我不再有暑假、不再能只為旅行賺錢。我用剛出社會的天真,訂了伊斯坦堡來回機票,計畫著傳說中只要請五天就在2015春節連放14天的土耳其之旅,就像當初計畫要去玩一個月時一樣,現階段看到大家對於土耳其的各種評論感到不安,但心裡卻相信,我一定可以換回值得不斷回味的美好記憶。 2015年3月回來後是否能繼續在穩定的生活基礎中繼續單身客、不背包的旅程... 照片說明: 小印度見證印度人對金飾的熱愛/憑票進澡堂/趕上100週年的中央車站及850年聖母院 佩服你,没有过一人旅行。下次试试!

2012年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出國旅行, 不愛冒險的我選擇了很平凡也沒挑戰性的新加坡作為開始... 1360022 小印度畫的Henna,兩周就消失的紋身繪 忘了是甚麼原因決定做這件事情, 也忘了是如何著手這五天四夜的旅程規劃,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Agoda、第一次了解Hostel跟Hotel的不同、第一次寫英文email、第一次找旅遊書, 完全不知道甚麼是「」, 那時我大二20歲, 不想被別人問「為什麼要自己去、幹嘛不找人陪、為什麼選新加坡...」這些不知該如何回答的問題, 所以瞞著所有同學朋友翹3天的課, 直到赤蠟角轉機時才在FB打卡公告天下(為了省錢沒選直飛, 而時間對當時的我來說並不太值錢), 這則打卡引起我有Facebook帳號以來最多人關注的一次。 從樟宜到Hostel的過程非常順利, 新加坡果然符合我當初選擇的期待「容易上手」。 新加坡mOni Gallery (http://uteen25.pixnet.net/blog/post/174602658) 1360017 雖然我平常一個人住,不乏獨處的時間,但這次的過程中我發現,旅行時,遠離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切,才有機會認識未知的自己, 並同時更加深入貼近已知的部分。 曾看過一句話:「寂寞, 是因為不懂得和自己相處」, 如果說一成不變會讓兩個人相處產生許多摩擦, 必須藉由生活調劑維持穩定的關係, 那一個人的生活是否也是如此? 我一直都自認很懂得跟自己相處, 「獨立」也是大部分人對我的評價,但同樣的生活日復一日,似乎也會開始與了無新意的自己有摩擦, 失去對獨立的驕傲轉而感到寂寞的悲哀。在那5天4夜的旅程中,我確定「獨身旅行」可以讓我同時看見我理想中的自己和更廣大的世界, 對資源有限的我來說是最具投資報酬率的調劑, 因此在回程的班機上我便決定要繼續並進階我的旅程。 1360020 晚上10點多,巴士終於出現 東京到京都夜間巴士 (http://uteen25.pixnet.net/blog/post/46289646) 2012年9月開學前, 因為預算以及我仍不夠大膽, 日本成為我的第二站, 由於還是想增加些許挑戰性, 因此把時間加長成11天10夜, 並從東京搭夜間巴士到京都。這並不是我第一次到日本, 且對台灣人來說,這是個比新加坡更熟悉的國家, 但日語並不是這麼回事, 尤其在我等待夜間巴士時, 聽著周圍熙攘的人說著我不懂的語言,拖著行李心裡不禁浮現一點點的孤單感,雖然那是我坐過最舒適的巴士座位,但在台灣成長的我從未有搭9小時車程的經驗,一路上幾乎未闔眼,甚至懷疑自己做這件事情(獨自旅行)的意義是甚麼? 或許只是想證明什麼? 然而當巴士抵達, 看到旅遊書裡的京都塔、跟著日本人一起排隊等澡堂開門、看著連在夜間巴士都不願卸妝的日本女生在更衣室毫不猶豫脫下衣服, 我帶著驚訝與尷尬坐在浴池裡想起小丸子裡的澡堂片段,甚至默默把毛巾摺好放在頭上。總之這次的旅行並未讓我退卻, 跟上次一樣, 回程的班機上我又開始想著下一次的旅行。 1360023 從hostel租腳踏車,到超市採購食材搭配早上買的便當盒自製我個人的京都味﹝ 京都住宿 K's House (http://uteen25.pixnet.net/blog/post/184544151) 2013年9月, 我存了9個月的旅費, 展開為期一個月的「紐約、巴黎、倫敦」西方三大都的環北半球之旅,這是我第一次隻身離開亞洲,我體驗到大家口中髒亂的紐約、治安不佳的巴黎、高傲冷漠的倫敦, 但我也初次見到紐約地鐵裡不時有各式表演的新奇、巴黎塞納河畔流浪漢拿高腳杯啜飲的浪漫、倫敦皇家格林威治區公告一次只能同時溜四隻狗的風趣, 這些東西我相信, 若不是自己走我根本不會多加留意, 更不可能時隔一年仍歷歷在目。 1360024 是真的(圖示三) Gap Month預算 (http://uteen25.pixnet.net/blog/post/186903009-gap-month---%E7%B4%90%E7%B4%84%2c-%E5%B7%B4%E9%BB%8E%2c-%E5%80%AB%E6%95%A6%E8%87%AA%E5%8A%A9%E8%A1%8C%E6%94%BB%E7%95%A5) 尤其是在歐美,路上很常遇見揹著大背包旅行的背包客,而我總是拖著旅行箱,我樂於當solo traveler但卻從不算是一個真正的backpacker, 一是,要背著跟我一樣高的背包旅行有點累; 二是,誠如最初所言我不愛冒險,不需要上山下海,背包方便移動的機動性並不在我的考量範圍。況且單身自助旅行跟背包客本身就不是決然的可逆關係, 真的別把自己一個人旅行的人都當成是冒險王。 1360021 我視之珍寶的大紅行李箱 2014年 7月, 我畢業結束了學生身分,不再有暑假、不再能只為旅行賺錢。我用剛出社會的天真,訂了伊斯坦堡來回機票,計畫著傳說中只要請五天就在2015春節連放14天的土耳其之旅,就像當初計畫要去玩一個月時一樣,現階段看到大家對於土耳其的各種評論感到不安,但心裡卻相信,我一定可以換回值得不斷回味的美好記憶。 2015年3月回來後是否能繼續在穩定的生活基礎中繼續單身客、不背包的旅程... 照片說明: 小印度見證印度人對金飾的熱愛/憑票進澡堂/趕上100週年的中央車站及850年聖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