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內容
説的太好了 沒錯 不說英文的國家太多了
我們反過來這樣看吧. 如果有一個人不會講中文, 也看不懂中文, 她到台灣來玩. 會真的覺得台灣好玩嗎? 如果這個人在路上碰到困難要問路時, 路人搖頭說, no English, 然後走開. 這個旅客還會覺得台灣很有人情味嗎? 妳會跟來台灣但是不會講中文的旅客說, 妳要學幾句中文, 要用心溝通.... 這也反映了, 為什麼我們發展觀光的同時一定要訓練語言.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出門時會帶翻譯機. 我們不可能等到語言學的夠用了才出去看天下. 不管妳英文好不好, 是不是在說英語的國家, 把關鍵字講出來比說一個complete sentence 重要.
感覺是用文青詞藻來掩飾論理的不足 有[A]共通的語言來溝通,一定比沒有[B]好,事情就這麼簡單 B就是A的子集合 -->只要雙方有共識,就可以裝成都不會英語來"溝通"
我是英文很差的旅人 我反而覺得英文太好我會有壓力 英文不好的國家大家都可以用單字溝通 因為大家一樣爛 懂的單字程度也差不多 也省去了用一堆贅詞然後彼此聽得很吃力的過程
學好英文可以方便妳去好多國家,至少入關時就會用到;學幾句當地語言,也好用!連跟團時,領隊導遊都會教。此兩者可同時存在,不相衝突。
大部分國家都把英文當成第一外語學習(是第一不是第二),英文也的確是國際上最常用的語言,這是事實,跟台灣教育無關。 我們"預期"先進國家的人有一定程度的英文,不是"要求"他們一定要會,我不知道作者懂不懂這兩個的差別。 去英文好的國家旅遊本來就比較容易,對大部分人來說語言隔閡當然越少越好,沒有人說「一定要會英文」,只是會了比較方便。 既然可以用景點多寡、交通方便度來評斷一個國家適不適合旅行,為什麼用英語程度就不行? 我同意旅遊時學習當地語言很有幫助,只是作者的邏輯很奇怪。
不太懂這篇要表達什麼
2202421 大概是臺灣教育的關係,我們從小不管是學校,還是課外進修,學習的第一外語都是英文,所吸收的觀念就是「英文是國際通用的語言」,導致大家出去旅行時,英文能力往往容易變成評斷一個國度,到底適不適合旅行的標準。 所以不免會聽到...... 「XX人英文很爛耶~」 「XX人都不講英文!」 「XX路標/地標很不友善,都沒有英文!」 「XX」可以自由帶入任何,母語非英語的國家。 那個......英語就不是他們的母語,為什麼他們「一定要會」? 其實英語只是世界上這麼多語言,比較容易多國家會學習的語言而已,而不是每個人一定要會。 所以為什麼要用英語來評斷一個國家適不適合旅行呢? 當然,如前面多的,因為相較於其他語言,英語會比較普及,所以發展觀光的時候,也會開始注重英語的服務,但依舊不代表,每個國家、每個城市、每個人,都需要具備英語的技能。 比起來,旅行的時候,會一些當地的母語,絕對更好用啊! 跟當地人打招呼時,如果能用他們的母語,即便說得不好,距離也能拉近不少。 就像如果在臺灣遇上外籍旅客,當聽到他們能說幾句中文,就算說的不標準,也會讓人更愉悅的溝通。 我自己的旅行習慣,在出發前通常會惡補一些基本用語,說實在的很能騙吃騙喝(? 會很明顯感受到當地人的態度轉變,畢竟有的時候遇到當地人,開頭若說了英語,對方真的會突然避之唯恐不及(笑 像這次去濟州島,因為花了一些時間學習韓文,所以遇到當地人就可以用一些簡單的韓文溝通。 對於不會外語的長輩來說,他們真的會感受到特別親切,就會對我非常好。 例如在餐廳吃海鮮拉麵的姨母,擔心我可能不會剝殼,就特別到我位置來幫我橇開一個個鮑魚,還教了我鮑魚的韓文。 2202420 一定有人對於學習語言興趣缺缺,那難道就不能去旅行嗎? 其實還是可以啊!只是前面需要做的功課也就更多,例如需要查好所有目的地的當地語言文字,以便問路等等。 或者現在手機這麼方便,可以透過手機翻譯,雖然不是精準,但也不失為幫助。 在熟悉的語言環境下,做的功課就可以少很多,但不熟悉的語言,只要做多點功課也可以去! 當然,也有很多不是用這些管道可以解決的問題,例如比較嚴重的突發事件,這時候需要的就是求救台灣當地的辦事處了。 重點是有「心」,只要有心,不管是行前的用心準備,或者是當下用肢體語言,各種翻譯軟體溝通,只要認真其實大部分都能把想法傳達給對方。 像我有朋友,突然要遇到來自日本的友人,朋友不會日文,對方不會韓文,結果兩個人就透過翻譯軟體,建立起良好的友誼。 也曾在青旅遇過,對方只會韓語,我卻不是這麼熟悉韓語,雞同鴨講也聊得很開心。 我覺得,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而已,在熟悉的語言環境中旅行當然方便,但即使不熟悉,也不代表不能去旅行。 最好的語言,就是用心,還有保持微笑吧! 那些美好的風景,不需要太多語言,就能遇見的。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歡迎到我的粉絲專頁按讚喔!謝謝~ Didi的旅行目的地 https://www.facebook.com/alifeofserendip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