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Rabbit run!! :: 痞

發布時間: 2020-09-01
推薦指數: 3.010人已投票

您即將離開本站,並前往Rabbit run!! :: 痞客邦::

確認離開返回上頁

請問您是否推薦這篇文章?

延伸內容

工作/旅行? 對物質與心靈的追求, 因人而異, 好好計劃兩者而非靠依賴他人是關鍵. 一般情況下, 少數是較受輕視/攻擊, 不必神化自己/貶抑他人的選擇. 但是商業金錢世界的遊戲規則, 把有利營商的消費主義暗中植入了生活的主流,把人內心真正的嚮往掩蓋, 令人不知不覺過度追求安穩/成功, 忽略了人生其他美好的事, 到頭來反而後悔, 著名例子有Steve Jobs. 路上既只有少數人, 不如低調靜行抗逆潮, 適當時吹吹口哨, 喚同路人深度交流, 更勝過費勁地張揚. 靜行行世界 2666 days 退隱 Man So 34 yrs 人生旅程 相片600+ (1978-2012) http://mansoelmundo.blogspot.hk/

不管是提倡專心努力工作放假再旅遊、還是提倡存夠錢辭職出國玩一兩年,都沒什麼不好的,問題只在於有沒有藉著貶低另外一邊來自抬身價。 我倒是好奇,是什麼氛圍「好像」把努力工作的人的「眼界或著胸襟」給貶得「低人一等」了?我相信這種文章一定有,但應該要舉個例子才是。另外,「責任感」有專屬於其中一者嗎?努力工作與存夠錢辭職出去玩的(或是「有資源」可以出去玩的)兩者不是都有而且都應該要有責任感嗎?沒有責任感的人就是沒有責任感,和工作不工作旅遊不旅遊未必直接相關 没错。喜欢去看世界的人践行对自己的承诺,又怎能说是没有责任感呢?除非是拿着完全不劳而获的资金,否则对旅费的筹集也是一种劳动和付出,与通常的工作相比一样值得尊重。 我个人也不喜欢现在被热炒的旅游经济以及看似铺天盖地对休学辞职去旅行的吹捧。实际上,每个人还是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最怕的就是明明适合安定的生活却羡慕着流浪的日子,一天到晚梦想着云游四方、做不到脚踏实地生活却也迟迟迈不出上路的那一步。那样的状态才是烂爆了吧。

Chelsea認為這些鼓吹背後,只證明了他們根本搞不懂「擔心」(Worry)的含意,她質問:「憑什麼社會要製造氛圍,好像為了生計或考量現實而努力工作的人,眼界或者胸襟比不上有資源可以出國玩的人?憑什麼對實際生活比較有責任感的人,卻要被貶低的像是低人一等?」 不管是提倡專心努力工作放假再旅遊、還是提倡存夠錢辭職出國玩一兩年,都沒什麼不好的,問題只在於有沒有藉著貶低另外一邊來自抬身價。 我倒是好奇,是什麼氛圍「好像」把努力工作的人的「眼界或著胸襟」給貶得「低人一等」了?我相信這種文章一定有,但應該要舉個例子才是。另外,「責任感」有專屬於其中一者嗎?努力工作與存夠錢辭職出去玩的(或是「有資源」可以出去玩的)兩者不是都有而且都應該要有責任感嗎?沒有責任感的人就是沒有責任感,和工作不工作旅遊不旅遊未必直接相關,若有人認為相關,那就該舉證。 如果這種文章無法對自己所批判的事情引證歷歷,那只是紮個稻草人來打而已;當然,如果提倡辭職去旅行的人也寫出類似的文章,一樣是紮個稻草人來打而已。不管有沒有旅行,不管是否持續不斷努力工作,都該尊重多元生活型態與每個人的自由選擇,也都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ReNews/20150724/640_64834d7841f48d892a4c3f4c5d3581e7.jpg 上個月,26歲台灣女生離職一年去「看世界」的故事成為話題,引發不少思考跟討論。而在本月,時代雜誌網頁版的財金論壇正巧刊出一則部落客投書,表示這些「女人就要獨立旅行」、「一定要出國放空一年」的文章簡直是爛透了的建議。 本月,歐美的專欄作家Chelsea Fagan在時代雜誌的專欄投書,發表她對媒體或雜誌鼓吹「別擔心金錢了,去旅行吧」(Don't Worry About Money, Just Travel)話題的不滿,根據《M-Plus》網站翻譯報導,Chelsea認為這些鼓吹背後,只證明了他們根本搞不懂「擔心」(Worry)的含意,她質問:「憑什麼社會要製造氛圍,好像為了生計或考量現實而努力工作的人,眼界或者胸襟比不上有資源可以出國玩的人?憑什麼對實際生活比較有責任感的人,卻要被貶低的像是低人一等?」 根據《M-Plus》報導,Chelsea以一名她透過社群網站認識的網友為例,她是個聰明的女孩,在網路上人緣絕佳,靠著兼差、寫部落格就能過日子,最近又打算去歐洲念某個對找工作毫無幫助的學位,因為她描述起這學位時,說「想有個機會拓展心靈」但這位友人能享受這樣的自在生活,是因為她生在環境優渥的家庭,「遇上這種狀況,羨慕或嫉妒都無濟於事,她就像是因為中了命運的彩券,所以可以享有這樣的自由生活。」 《M-Plus》報導指出,Chelsea提醒,出國旅行就只是金錢跟機會的遊戲,雖然能證明你有資源這麼做,但它本身既稱不上是成就,也不會讓旅行者變得更有文化、更與眾不同。要把這視之為通往人生意義的唯一道路,那就真的是爛透了。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50724/65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