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廉航陷困境母公司華航興航股價平穩- 財經-

發布時間: 2020-09-21
推薦指數: 3.010人已投票

您即將離開本站,並前往廉航陷困境母公司華航興航股價平穩- 財經- 中央社

確認離開返回上頁

請問您是否推薦這篇文章?

延伸內容

興航下午董事會 料宣布併入威航 復興航空今天下午將召開董事會,討論整併威航案,預計會後將發布重大訊息,公布威航去留以及復興航空未來的全新營運模式。一旦兩家業者整併,將成為國內航空業界母公司成立子公司後再整併子公司的首例。威航併入興航,到底能否為台灣找出一條廉價航空的新生存方式,也備受市場關注。 威航昨天才投下震撼彈,以「基於商業考量及運能調整規畫因素」為由,宣布台北—羽田、台北—茨城兩航線將於9月20日起停止營運。今天下午,百分百持有威航的興航,還將討論兩家公司整併案。威航虧損連連,是興航考慮併購的主因。先前也傳出,兩家公司合併後將轉型為複合式航空公司,營運方式介於傳統航空與廉價航空之間,行李及餐飲擬不再全部供應,但票價方面會較有競爭力。 威航自2014年營運至今累計虧損已達9億元,幾乎達其資本額20億元的一半。航空界人士分析,近年因日幣上漲影響,日本航線逐漸退燒,加上國內外有超過廿間廉航競爭,造成現在出現航點重疊、機位供過於求情形,導致市場操作不易,都是讓業者選擇退出戰場的原因。 2016-08-09 10:26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安妮╱即時報導 ----- 傳威航將停業或併入母公司 復興航空下午董事會決定 國內二家廉航之一的威航,由於虧損9億元,近半個資本額,傳出母公司復興航空打算予以結束營業或與併入復興航空,復興航空下午的董事會將決定威航的未來。 威航由復興航空百分之百投資,資本額20億元,於2013年11月15日創立,2014年11月27日經我民航局同意籌設,為台灣第一家廉價航空公司,樞紐機場為桃園國際機場,機隊數4架,2架A321、2架A320,董事長林明昇,總經理隆章琪,曾暫名「全民航空」後經網路命名活動後,正式取名為「V air」、「威航」,台灣黑熊為其企業標識。 同年12月17日正式開航,首航飛曼谷,迄今計9個航線,包括桃園曼谷、清邁,桃園釜山,桃園大阪、福岡、名古屋、沖繩、東京及茨城線,今年6月27日才慶祝全航線載運50萬人次,宣稱為開航以來營運航點囊括東南亞、東北亞熱鬧旅遊城市,平均載客率超過七成。 但因受到母公司復興航空二次空難波及,以及亞太地區低成本航空競爭激烈,以致虧損擴大,除傳出威航將退還母公司復興航空2架A321飛機,以及將收攤或併入復興的消息,更全數取消2017年起新航線或機隊的擴充計畫,昨還宣布桃園東京羽田、茨城航線於9月20日起停止營運,讓航線從9條減為7條。(戴安瑋/台北報導)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809/925108/

就等復興航空近日就會公布轉型複合式航空內容 目前只公布,例如不再全部提供餐飲及免費行李,可能兩者中只保留一項,商務艙旅客的服務也會變得較陽春,但票價會較有競爭力。 https://video.udn.com/news/537010 日前傳出威航將收攤,引發不少喜愛搭乘廉航的民眾「心碎」。雖然威航極力否認,但威航在今天又投下震撼彈,今宣布「基於商業考量及運能調整規劃因素」,台北-羽田、台北-茨城飛航線將於今9月20日起停止營運。威航台北-羽田航線於今年3月11日開航,台北-茨城航線則於今年3月15日開航,才開航約5個月左右,就宣布停航,讓不少旅客錯愕。 復興航空明天(8月9日)將舉辦董事會,討論是否調整復興航空為複合式經營方式,並也將討論威航整併案。 又投震撼彈!開航不到半年 威航9月停飛羽田、茨城 聯合新聞網 徐子晴 2016-08-08 (14:53)

就等復興航空近日就會公布轉型複合式航空內容 目前只公布,例如不再全部提供餐飲及免費行李,可能兩者中只保留一項,商務艙旅客的服務也會變得較陽春,但票價會較有競爭力。 --------------- 轉型創新複合式航空 復興航空歷經兩次重大空難事件,衝擊旅客信心,加上航空業競爭激烈,業績也受到影響。復興航空為了扭轉形象,除強調會加強飛安,今年6月也宣布將轉型,更對外表明要在傳統航空與低成本航空之間,建立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創新複合式航空商業模式,據了解,復興航空近日就會公布轉型內容。   外傳復興航空將調整營業模式,且有別於現行的傳統航空服務模式,會比廉價航空較具競爭力,例如在餐點和託運行李能有不同的選擇,主要目的是要透過市場差異化,提供旅客不同的選擇。   對此,復興航空發言人陳逸潔指出,興航希望能在全服務航空和低成本航空之間,建立一個複合式的商業模式,細節後續進一步對外說明。   復興航空日前也宣布機隊調整計畫,預計在今年底前,原飛行日本線的A330機隊將全數出售或轉租。目前A330機隊共有4架客機,兩架自有、兩架租機。對於可能受影響的駕駛員等,該公司將優先協助機師轉訓或提供其他安置,興航未來的國際線及兩岸線營運,都將全數以A320/A321機型執飛。   此外,經評估營運效益,目前國際線的澳門、沖繩及兩岸線的貴陽,從10月30日起停止營運。 https://video.udn.com/news/537010

合併後改名臺灣航空,並且比照馬印航空的經營模式吧!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5%8D%B0%E8%88%AA%E7%A9%BA 印象中,台灣航空公司這個名字早已有人註冊登記了, 所以使用的機會不大。

當初命名得獎的兩位,獲得10年威航不限次數航點機票大獎的... 現在應該臉上三條線吧⋯⋯ 不過威航併入復興 就怕好不容易養起來的泰國線旅客,反而會流失... 事實上復興不用轉型本來就比傳統航空差,比廉價航空好,何苦再轉型「複合式航空」呢? 公司組織合併,但威航品牌留著 這樣威航原有的航線就不用重新協調了

當初命名得獎的兩位,獲得10年威航不限次數航點機票大獎的... 現在應該臉上三條線吧⋯⋯ 不過威航併入復興 就怕好不容易養起來的泰國線旅客,反而會流失... 事實上復興不用轉型本來就比傳統航空差,比廉價航空好,何苦再轉型「複合式航空」呢? #小S也不會說自己要轉型成複合式諧星

台灣沒有國內市場可以平衡,而且因為航權和國人旅遊習慣的關係,也限制了台灣廉航發展的利基,要支撐兩家國籍廉航應該很困難,繼續投錢下去獲利可能也是遙遙無期。 不只廉航吧,一堆國內航空或傳航的國內線也是苦哈哈在撐,因為台灣本島的長途大眾運輸工具選項實在太多(高鐵、臺鐵外加一堆國道客運)了,會選擇搭飛機大概也只有去澎湖、金門、馬祖或蘭嶼這些離島才有可能(但業績與獲利是可想而知)。

合併後改名臺灣航空,並且比照馬印航空的經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5%8D%B0%E8%88%AA%E7%A9%BA 若聽了這建議,復興集團大概是不想活了。 目前它還比較安全穩點的航線,大概就是那些大陸航線了,還會偏去改這名字,觸大陸的霉頭? 建議華航現在改名者,也乾脆是要華航的命。 有不錯的大陸航線為底子,又少其他航線之瘋狂自由競爭,經營者會笨到去故意拆自己的台?

感到奇怪...大家都說威航品牌好、搭乘感受佳、載客率也不錯 個人搭過三次到曼谷清邁,每次載客率都有8成以上 所以到底為何營運不佳? 是買飛機的貸款無法攤還?人事成本高?還是母公司當初說三年虧本期但沒資金? 希望復興的股東們好好瞭解,畢竟每次搶票永遠都是熊粉太熱情溜... 那是因為你剛好搭到酷航載客率最好的的兩條航線,以今年前半年來講,威航這兩條的平均載客率77.8%(曼谷),72.2%(清邁),其他的航線載客率都不到70%。馬尼拉(已停)甚至只有44.8%。日本線在國內國外的航空一窩蜂的湧入之下,原本認為應該是黃金航線,結反而變成供過於求,結果還比不上泰國線。載客率不夠好,加上競爭激烈,票價只能壓低賣,更是雪上加霜。 新的航空公司頭一兩年賠錢算是正常,但是賠得太多,背後的金主又不夠強的話,那就很難撐了。日本捷星頭一年賠了日幣88億,第二年賠了日幣111億,但是那兩年內背後金主日航和澳航注入了200多億日圓扶持日本捷星繼續擴大日本的市場,今年上半年終於有獲利。但是復興的口袋沒有日航和澳航這兩家大航空深。此外就算有錢也不見得表示應該要撐下去。台灣沒有國內市場可以平衡,而且因為航權和國人旅遊習慣的關係,也限制了台灣廉航發展的利基,要支撐兩家國籍廉航應該很困難,繼續投錢下去獲利可能也是遙遙無期。

感到奇怪...大家都說威航品牌好、搭乘感受佳、載客率也不錯 個人搭過三次到曼谷清邁,每次載客率都有8成以上 所以到底為何營運不佳? 是買飛機的貸款無法攤還?人事成本高?還是母公司當初說三年虧本期但沒資金? 希望復興的股東們好好瞭解,畢竟每次搶票永遠都是熊粉太熱情溜...

合併後改名臺灣航空,並且比照馬印航空的經營模式吧! 馬印航空主要經營馬來西亞國內航線,以及橫跨亞洲、澳洲和中東的國際航線。馬印航空在馬來西亞當地擁有「最豪華的廉價航空」的稱號,因為其雖是低成本航空卻設有機場貴賓室以及機上娛樂,在大部分機型中的所有座位都設有個人電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5%8D%B0%E8%88%AA%E7%A9%BA 復興如果轉馬印的模式那是穩死的,因為復興的成本根本很難比馬印低。 你引用的是維基的中文頁。裡面把馬印列為廉價航空,這並不正確。馬印起家走的是複合式(Hybrid)路線。但已經越來越往傳統航空靠攏。他現在甚至已經不再叫自己是複合式航空,而自詡為premium airline。這也是他從KLIA2轉到KLIA的一個主要原因。 至於他能打低票價,其中一個原因是他的成本。它背後的印尼獅航財力龐大,可以一次下訂幾百台的飛機拿到很高的折扣,維護的零件也是大量訂購降低成本,馬印直接和獅航分享這樣的資源。這一點復興根本做不到。此外,台灣的人事成本也比馬來西亞要高。 但是馬印這種低價高服務能不能持久,市場分析是很懷疑的。馬印當初2013年成立誇海口說一年內要獲利,現在變成希望今年能獲利。所以盡管這三年他擴張的很快,但還是沒有獲利,只是後面只要有富爸爸力挺,就有資本持續,就跟酷航和日本捷星一樣,頭兩三年也都不賺錢,靠新航(酷航母航),和日航/澳航(日本捷星母航)拿出資本力撐,現在也終於開始有點小賺。但復興靠誰撐呢? 像以前香港的甘泉航空,也是打著低票價,高服務水準,但背後的財團不夠大,飛1年半就撐不過倒掉了。

威航恐收攤 旅遊業者:日本線餅不夠大 中央社即時新聞網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608050027-1.aspx) 陳葦庭 2016-08-05 (中央社記者陳葦庭台北5日電)台灣本土廉航威航傳收攤危機,旅遊業者分析,航空公司都把航線往日本開,但餅不夠大,若真的收攤,旅客將轉移到其他航空或回流旅行社。 台灣虎航和威航開航不到2年,虧損都超過新台幣10億元,未來發展不樂觀,母公司華航及復興航空都已檢討旗下廉航何去何從,民航局坦言,威航情況比較危急,已經考慮直接關門或是併入復興航空。 曾在旅行社服務15年,目前經營個人網站「旅遊研究所」的資深旅遊觀察家蔡宗保分析,目前廉價航空客群多是自由行旅客,其中日本自由行和團客比例大約是6比4,因此就算威航真的收攤,對旅行業影響也有限。 他進一步表示,目前除了本土廉航,台灣市場還有多家外籍廉價航空,這些自由行、背包客將會改訂其他家航空公司機票,而部分對國外廉航制度有疑慮的旅客,就可能回流成為旅行社客戶。 蔡宗保表示,台灣旅客一年出國人次有1000多萬人次,但其中80%集中在亞洲國家,非常適合4個小時以內的廉航航程,但是所有航線卻都集中往日本開,在餅不夠大的情況下,業者勢必壓低價格競爭,票價當然無法獲利。 至於威航團隊若是真的併回復興營運,是否可能將成功打造新品牌的模式複製回復興航空,他則認為,過去2年對復興來說是多事之秋,但復興航空的高層想法離民眾太遠,民眾感受不到重振飛安的決心才是最大問題。

靜待消息,期許我明年已買的威航能順利搭到....

威航其實條件不錯,不過好像很多外籍旅客都不知道,之前開的馬尼拉航線很多菲律賓人都不曉得,反觀宿霧航空飛機載客率都非常好實在令人意外

好慘喔 我明年威航的票……

下月才開會決定,那8月底前有訂威航的我想威航都正常不用擔心吧?? 看清楚是9日開董事會討論定案.不是9月開董事會.也就是下星期二就知曉答案。

合併後改名臺灣航空,並且比照馬印航空的經營模式吧! 馬印航空主要經營馬來西亞國內航線,以及橫跨亞洲、澳洲和中東的國際航線。馬印航空在馬來西亞當地擁有「最豪華的廉價航空」的稱號,因為其雖是低成本航空卻設有機場貴賓室以及機上娛樂,在大部分機型中的所有座位都設有個人電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5%8D%B0%E8%88%AA%E7%A9%BA

下月才開會決定,那8月底前有訂威航的我想威航都正常不用擔心吧??

復興航空轉投資的威航面臨可能收攤,民航局今天(4日)聽取復興航空報告後,要求復興空保障旅客與員工權益,同時確保飛安。 民航局說,尊重業者營運型態的調整,因復興航空是上市公司,經營型態如何改變,包括威航併入復興或是結束營業等,都要經過復興航空董事會同意。 民航局要求復興航空一定要保障旅客和員工權益,另公司營運面臨改變時,員工心裡難免浮動,民航局提醒復興及威航,一定要確保飛安。 據了解,復興航空9日將召開董事會,討論威航案。 威航恐收攤 民航局要求保障旅客員工權益 時間:2016-08-04 21:36 新聞引據:中央社 http://news.rti.org.tw/news/detail/?recordId=286737

國內兩家廉價航空虧很大,其中復興航空100%轉投資的威航在不堪虧損下,將於下(9)月與復興航空整併,兩家公司合併後轉型為複合式航空公司,營運方式介於傳統航空與廉價航空之間,行李及餐飲擬不再全部供應,但票價方面會較有競爭力。 一旦復興、威航整併,將成為國內航空業界母公司成立子公司後再整併子公司的首例。 復興航空規劃於下周召開董事會,討論並通過兩家航空公司整併案,會後將對外發布重大訊息,由於復興營運即將有重大變動,昨(4)日總經理劉東明前往民航局,向主管官員說明未來公司營運策略調整模式。 民航局官員證實劉東明昨天確實有到民航局,至於細節部分不便代復興對外說明,僅表示下周復興董事會後就會宣布調整方式,民航局已要求復興須繼續注意飛安,並顧及旅客與員工權益。 民航局長林志明說,航空業是資金高、技術高、人力高的「三高行業」,屬於高度競爭行業,且市場上有任何變動都會受到影響,經營相當辛苦,未來復興與威航會如何調整營運策略,他相信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昇會有自己的想法。至於兩家公司是否準備整併,林志明僅說,威航使用的飛機是A320和A321型,與復興航空一樣,而且是復興100%轉投資,整併應該不難。 航空業者指出,復興航空原本有意發展越洋長程航線,引進四架廣體客機,但近年發生兩次空難,讓營運面臨嚴峻考驗。 除復興航空營運面臨考驗,威航也因屬於復興轉投資公司,訂位狀況受到波及,加上台灣有20家國內外廉價航空同台競爭,讓威航營運陷入苦戰,到今年6月底累積虧損已達9億元,近20億元資本額的一半,基於集團資源共享且有效運用,復興決定整併威航,希望藉此讓復興得以重新起飛。 廉航虧很大 威航興航將合體 2016-08-05 01:57:00 經濟日報 記者楊文琪、陳景淵/台北報導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1874624-%E5%BB%89%E8%88%AA%E8%99%A7%E5%BE%88%E5%A4%A7-%E5%A8%81%E8%88%AA%E8%88%88%E8%88%AA%E5%B0%87%E5%90%88%E9%AB%94

內外條件不利 台灣廉航玩得辛苦 近幾年國際廉價航空蓬勃發展,但是台灣的廉價航空卻玩得很辛苦,威航恐收攤,台灣虎航也面臨生死掙扎。內外條件不利,台灣廉航玩得很辛苦。 根據民航局統計,2004年開始有國外廉價航空進入台灣市場,目前加上國籍的台灣虎航與威航,共有20家廉價航空經營台灣航線,去年廉航旅客量約470萬人次,約台灣全年航空旅客量近13%。 2013年,交通部因應廉價航空的趨勢及業者需求,修正民用航空運輸業管理規則,降低航空公司設立門檻,台灣虎航及威航也陸續成立,並分別在2014年9月及12月開航。 前交通部長葉匡時對成立國籍廉價航空樂觀其成,因為根據民航局的分析,廉價航空在歐美市場占有率約35%,在部分東南亞國家甚至達40%達到50%。 不過,台灣的廉價航空命運卻不太好,不到兩年,虧損幾乎都超過資本額新台幣20億元的一半。 開南大學空運管理系助理教授盧衍良說,國外的廉價航空幾乎都有使用成本較低廉的專屬的航廈,台灣虎航與威航先天成本就比外籍廉價航空公司高。 其次,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及大陸的廉價航空主要仍以國內航線為大宗,相對台灣的廉價航空並無國內市場。 熟悉廉價航空市場的航空界人士說,台灣虎航和威航成立時間比起東南亞的捷星、亞洲航空及虎航晚很多,開拓東南亞市場難敵列強競爭,且這些強敵還透過第五航權,從台灣飛到日本、韓國,東北亞市場殺得血流成河,消費者搭得開心,成本相對高的台灣的廉價航空根本無獲利空間。 航空公司也抱怨,政府法規落後,外籍廉價航空都是旅客上下機時都可加油,台灣業者卻只允許做半套,光是地面停留時間就比外籍航空公司長,且外籍廉價航空可以由機長簽放飛機,台灣的業者要另有簽派員跟飛,成本根本難降低。 華航前董事長孫洪祥說,當年成立台灣虎航除了看好東北亞市場,還有一個原因是兩岸關係不錯,大陸市場也是一個契機。 現在兩岸關係停滯,國籍各航空公司都受影響,沒有大陸黃金航線的台灣虎航、威航想要在大陸拓展市場更是難上加難。 民航局認為,如果母公司口袋夠深,廉價航空在台灣仍有可為,但兩家情況不同,威航母公司復興航空因2014年及2015年連續兩次空難,自身都面臨調整轉型,加上與威航的品牌差異化小,威航的挑戰更大。 盧衍良說,威航建立的形象不差,尤其吉祥物威熊帶給旅客很大的親和力,但復興兩空難的衝擊,讓威航的發展揹上非戰之罪。 台灣虎航未來何去何從,華航仍在評估,華航如果願意再增資台灣虎航,就有生存機會;不過,華航董事長何煖軒已指出,虧損是最大問題。1050804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4日電)

復興連2年空難太沉重 威航背負非戰之罪 威航恐面臨收攤命運。學者分析,復興航空連續兩年的空難,元氣已大傷,無力顧及百分之百轉投資的威航,威航等於背了非戰之罪。 復興曾自詡威航是真正百分之百的台灣本土廉價航空,原本要搶在台灣虎航之前開航;不料,2014年7月,復興發生澎湖空難,威航開航時間延到同年12月,比台灣虎航晚了3個月。 不幸,開航不到兩個月,2015年2月,復興又發生南港空難。 開南大學航空管理系副教授葉文健說,台灣廉價航空起步已晚,成熟度比不上國外廉價航空,條件已不是很有利,復興航空的空難還接連發生兩次,威航規模小,還能撐這麼久已不容易。 葉文健指出,航空公司是燒錢的行業,比誰氣長,現在母公司都很困難,威航若結束也不意外。 開南大學航空管理系助理教授盧衍良說,威航的形象不差,吉祥物威熊的親和力也強,但復興空難讓威航很難再從母公司得到奧援,有如背了非戰之罪。1050804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4日電)

復興轉成做複合航空營運後,和百分之百投資的廉價航空威航的品牌差異化會愈來愈小,復興已考慮要結束威航。 因威航的飛機全部來自復興航空,目前有4架,未來不再擴充,並逐步移交回復興。 廉價航空低價搶客,市占率逐年提高,政府鼓勵航空公司業者發展廉航,台灣虎航、威航相繼開航,雖然載客率佳,卻因收入與成本問題,面臨嚴重虧損,近日市場傳言兩家可能合併或停止營運。民航局官員證實,近日將找復興開會了解公司想法,但兩家廉航走向都由母公司董事會決定。 威航是復興航空成立的廉價航空,由於母公司歷經兩次重大空難事件,連帶影響民眾對威航的信心,不過威航行銷能力強,且票價吸引人,103年12月開航後吸引許多民眾搭乘。但航空營運成本高,威航開航以來累計的虧損已經超過8.7億元。 據了解,威航籌設時就已評估前三年會虧損,目前4架飛機、9條航線也未達規模經濟。民航局官員表示,復興並未提出威航停止營運或併入復興的相關申請,但復興主動表明要跟民航局討論,近日會了召開會議了解復興的未來規畫。 威航目前有9條航線,但航線整併計畫已在日前啟動,9月20日起桃園-名古屋從每周7班減為4班,每周3班的桃園-東京羽田及每周4班的桃園-茨城,預計10月停飛,已購票的民眾協助轉搭其他航空公司或退費,這兩條航線停航原因在都是成本太高。 但威航人員表示,外界傳聞一無所悉、無法評論,航線調整是基於市場考量,目前公司仍正常營運。 另一家華航與新加坡虎航合作成立的台灣虎航,開航後也難逃虧損命運,近日也有不少整併傳聞,傳出可能併入華信,華航內部也傳出已經成立專案評估小組。民航局官員表示,台灣虎航的未來走向由華航決定,目前沒聽到訊息,不過台灣虎航與華信經營方式不同,如何整併也是問題。 對虎航相關傳聞,台灣虎航發言人羅道偉表示,「沒有這回事」、「一切都是傳聞而已」,8月12日桃園飛函館仍是按計畫正常開航,外界傳聞是擴大解釋。 虎航、威航慘虧 整併?收攤?傳聞多 2016-08-04 13:51:14 聯合晚報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國內兩家廉價航空虧很大,其中復興航空100%轉投資的威航在不堪虧損下,將於下(9)月與復興航空整併,兩家公司合併後轉型為複合式航空公司,營運方式介於傳統航空與廉價航空之間,行李及餐飲擬不再全部供應,但票價方面會較有競爭力。 一旦復興、威航整併,將成為國內航空業界母公司成立子公司後再整併子公司的首例。 復興航空規劃於下周召開董事會,討論並通過兩家航空公司整併案,會後將對外發布重大訊息,由於復興營運即將有重大變動,昨(4)日總經理劉東明前往民航局,向主管官員說明未來公司營運策略調整模式。 民航局官員證實劉東明昨天確實有到民航局,至於細節部分不便代復興對外說明,僅表示下周復興董事會後就會宣布調整方式,民航局已要求復興須繼續注意飛安,並顧及旅客與員工權益。 民航局長林志明說,航空業是資金高、技術高、人力高的「三高行業」,屬於高度競爭行業,且市場上有任何變動都會受到影響,經營相當辛苦,未來復興與威航會如何調整營運策略,他相信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昇會有自己的想法。至於兩家公司是否準備整併,林志明僅說,威航使用的飛機是A320和A321型,與復興航空一樣,而且是復興100%轉投資,整併應該不難。 航空業者指出,復興航空原本有意發展越洋長程航線,引進四架廣體客機,但近年發生兩次空難,讓營運面臨嚴峻考驗。 除復興航空營運面臨考驗,威航也因屬於復興轉投資公司,訂位狀況受到波及,加上台灣有20家國內外廉價航空同台競爭,讓威航營運陷入苦戰,到今年6月底累積虧損已達9億元,近20億元資本額的一半,基於集團資源共享且有效運用,復興決定整併威航,希望藉此讓復興得以重新起飛。 廉航虧很大 威航興航將合體 2016-08-05 01:57:00 經濟日報 記者楊文琪、陳景淵/台北報導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1874624-%E5%BB%...0%87%E5%90%88%E9%AB%94 ========= 復興航空6月預告將轉型為複合式航空,根據最新規劃,營運方式介於傳統航空與廉價航空,行李及餐飲擬不再全部供應,但票價較有競爭力。 復興航空預定近期對外說明轉型做法,據了解,復興未來的服務會低於傳統航空公司,但高於廉價航空,例如不再全部提供餐飲及免費行李,可能兩者中只保留一項,商務艙旅客的服務也會變得較陽春,但票價會較有競爭力。 復興航空屬區域型航空公司,原本想發展越洋長程航線,引進4架A330-300廣體客機,還另訂了4架A330-800neo客機,2014年7月及2015年2月接連兩次空難後,公司營運面臨嚴考驗。 復興航空6月主動公布4架A300-300廣體客機將轉售及轉租。4架預定2019年交機的A330-800neo,據了解也將全退掉。 復興轉成做複合航空營運後,和百分之百投資的廉價航空威航的品牌差異化會愈來愈小,復興已考慮要結束威航。 因威航的飛機全部來自復興航空,目前有4架,未來不再擴充,並逐步移交回復興。 復興將轉型複合航空 行李餐飲擬不全供應 發稿時間:2016/08/04 14:10最新更新:2016/08/04 14:29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