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旅人故事-分類文章彙整。 @走走停停,小燈

發布時間: 2020-10-06
推薦指數: 3.010人已投票

您即將離開本站,並前往旅人故事-分類文章彙整。 @走走停停,小燈泡在旅行

確認離開返回上頁

請問您是否推薦這篇文章?

延伸內容

背包老手會有什麼特徵? 最大公約數:老了!

我不知道我算不算背包老手, 不過我自助旅行也超過15年了, 平均一年不含出差會出去2-3次, 從買機票到規劃行程都自己包辦 我最大的變化是, 現在旅遊時盡量要求舒適, 這裡的舒適不是指物質享受, 而是融入日常, 加上體驗當地生活 我常假想自己是一個地方移居到另一個地方, 住美國時, 常把一堆家當塞在車後行李箱, 開車到處跑, 現在則是帶著我的29吋大箱子, 裝進所有必備物品, 到一個定點安頓好, 然後當地人怎麼打扮, 我就怎麼穿, 東南亞渡假勝地就拖鞋背心, 日本韓國新加坡就多濃妝高跟鞋 (比喻法, 當然還是會視當天要做什麼活動而調整) 當地人吃什麼, 喝什麼, 我也都去吃吃看(路邊攤或是高級餐廳只要台灣沒有我都會去試試), 也會儘量嘗試各類交通工具。 不再換匯時錙銖必較(有些國家你專程到特定換匯所的交通費都超過省下來的匯差了), 或是為了省幾塊錢, 去那個國家都吃泡麵吐司, 或者是不管去哪裡都一副背包球鞋觀光客裝扮。 總之就是輕鬆不累, 但也可能是年紀大了... :-| 當地人怎麼打扮跟我沒有關係。 我的衣服就那些。 方便, 好洗, 快乾為主:)

我應該算中上背包客, 雖然現在年紀大了不提倡窮游了,(我現在喜歡睡到醒不用趕行程, 但是我計畫中的東西每個都要看到) 但是20-30歲我可是去過7大洲多達97個國家的。 我覺得背包客老手最大的特質是他們對於壓力, 行程中突發狀況, 已及時間分配的能力。 另外背包客不代表沒有錢/窮游。 必要時候他們也很願意花錢抵達完成他們的目的的。。背包客跟短期觀光客最大不同點在他們認識當地已及文化的程度。 背包客通常用時間來換取經驗。 觀光客用錢來換取經驗。 有時候錢會帶給我們旅程中的方便但是旅行中的經驗也會變質。

1990年第一次踏出國門,即將進行第53次旅行的我,不拘泥任何旅遊方式,護照隨身攜帶以備隨時有機會出走,只需要每天能平安的抵達安居之處。 我喜歡規畫行程,不是因為我即將前往,而是因為我可能前往。 我也是。 不過通常規劃了總有一天我會去的。

我也跟大大一樣,我甚至在一開始規劃時發現需要門票的景點,就會開始"內心掙扎"...*-) 有些地方一輩子要去一次。 去了就會覺得原來如此爾以。 :)

1990年第一次踏出國門,即將進行第53次旅行的我,不拘泥任何旅遊方式,護照隨身攜帶以備隨時有機會出走,只需要每天能平安的抵達安居之處。 我喜歡規畫行程,不是因為我即將前往,而是因為我可能前往。

老手一定不可能很窮到買不起飛機票。雖然我一天只要一個饅頭就可以維持生命,也願意在路上搭便車,可是飛機票真的就那麼貴 這些話真是太寫實的至理名言了(B)

1977年第一次背包遊, 剛好40年, 應該算是背包老手吧:-$:-$ 和大家分享我的特徵: 仍然是40年第一次用那個細小破舊背包。其實我只有一個旅行背包, 和很多人平常行街用的容量差不多。行李一向都很少, 只是越來越少, 越來越輕, 少得可能令你無法相信。 轉用便宜輕巧相機。以往的重型型相機裝置多年前已塵封。 不帶手機, 旅行期間與世隔絕。 仍然堅持用傳統列印的黑白地圖找地方。不知為什麼喜歡迷途的感覺。 不喜歡花太多時間準備資料, 知道大概的路線便算。 行程盡量簡單, 免花時間準備交通資料。 旅館盡量要包早餐。 每天花很多多多多多~~~ 時間找最便宜的餐館吃晚餐。很多時為了省少許金錢, 往往花一小時以上的時間, 不知不覺間竟然成為每天行程節目之一。 盡量走路, 車費能省則省。 入場票貴的景點免問, 一般超過USD3.00都不考慮。 因為是「吃老本」, 所以只去亞洲, 盡量省錢, 希望可以多去幾次, 直至用盡「老本」為止。 好想效法貫徹不花超過USD3.00門票錢的政策~

現在花更多時間逛菜市場,超級市場,觀察當地人的生活 看到很多當地人排隊的店,會自動自發跟著排 :-D我也特別喜歡逛當地的菜市場跟超級市場,覺得那裡有當地生活的縮影

這個論題很有意思啊。。。:-) (H)感謝!!希望包友們多多分享!!

我打從學校畢旅後,基本就是背包客一枚!(不喜歡跟團,沒自由跟沒權利)。 從一開始澎湖到現在跨過亞洲到美洲跟歐洲,背包客的名號給我的概念,可能跟很多大大不同~ 我打心裡就是隨興,我家老大更是比我還隨性。 一開始會擔心交通與住宿問題,到現在幾乎就是定調要去幾天,怎麼去,怎麼玩,大概要怎麼跑,然後現在因為多了一個小鬼,所以要考慮有沒有親子房,剩下的就是隨機應變。 而且我們比較不像"真正背包客",因為我們沒有再考慮要斤斤計較行李(只是希望不要買太多爆倉),然後也沒有要省到哪裡去(雖然沒有住到很高級或是吃到很高級),只是希望能夠藉由旅行,轉換自己的心情,看看不同以往的人文跟景觀。 我們蜜月在西班牙,花了兩周繞了一圈,有點走馬看花,但是也滿不錯的。 我們去過德國,用了閃電戰術,十一天也轉了一圈德國,順便還去了趟巴黎。(只是巴黎印象真的很差) 我們在沖繩開車亂跑,除了水族館的行程外,剩下幾乎都是當天決定瞬間轉點。 我們在日本京阪神、北九州基本已經是亂走亂逛,老大重點要買東西,我的重點要吃東西! 所以你說變成背包客,我想最大的差異應該就是,你更像一個去玩耍的玩家吧!

我都是完全沒計畫就上路~~有時想到背包揹著就出發了,護照常常帶在身上⋯⋯沒事買張機票~~把出國當成回家一樣XD

我不知道我算不算背包老手, 不過我自助旅行也超過15年了, 平均一年不含出差會出去2-3次, 從買機票到規劃行程都自己包辦 我最大的變化是, 現在旅遊時盡量要求舒適, 這裡的舒適不是指物質享受, 而是融入日常, 加上體驗當地生活 我常假想自己是一個地方移居到另一個地方, 住美國時, 常把一堆家當塞在車後行李箱, 開車到處跑, 現在則是帶著我的29吋大箱子, 裝進所有必備物品, 到一個定點安頓好, 然後當地人怎麼打扮, 我就怎麼穿, 東南亞渡假勝地就拖鞋背心, 日本韓國新加坡就多濃妝高跟鞋 (比喻法, 當然還是會視當天要做什麼活動而調整) 當地人吃什麼, 喝什麼, 我也都去吃吃看(路邊攤或是高級餐廳只要台灣沒有我都會去試試), 也會儘量嘗試各類交通工具。 不再換匯時錙銖必較(有些國家你專程到特定換匯所的交通費都超過省下來的匯差了), 或是為了省幾塊錢, 去那個國家都吃泡麵吐司, 或者是不管去哪裡都一副背包球鞋觀光客裝扮。 總之就是輕鬆不累, 但也可能是年紀大了... :-|

大概就是經驗很豐富吧

這個論題很有意思啊。。。:-)

也許你們覺得很浪漫. 但是我真的要呼籲. 還是別撿. 國家公園讓你別撿的概念應該很清楚. 既然喜歡一個地方, 就該尊重那裏的一草一木. 每顆石頭. 也許, 你認為一個貝殼沒什麼, 寄居蟹可能覺得很傷心. 我的做法是, 看到很漂亮的小石頭, 照張照片就好了. 我不會擁有那個石頭, 我只擁有那個石頭的照片就很滿足了. 2211605 這是我在花蓮海邊看到的, 我不捨得拿. 我拿走了, 別人就沒機會看到了. 另外, 每個地區都有他自己的eco system. 也許隨手撿一個有病菌的東西, 無心之間會不會造成生態上的災難也難說, 還是別動它比較好. 真的不能撿 有些地方有詛咒(夏威夷跟蘇格蘭?) 最怕的是犯法 萬一被起訴得不償失 還是留在自己的記憶才是最美的~

在青年旅舍遇到的老包大部份都喜歡跟不同國家的人交流 問他問題,會淘淘不絕的回答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 問他下次想去哪裡,都會說出一個聽都沒聽過的地方,不然就是說順其自然 不曉得是不是每個老包都會這樣? 但覺得他們面對事情都比較能淡然處之~~

也許你們覺得很浪漫. 但是我真的要呼籲. 還是別撿. 國家公園讓你別撿的概念應該很清楚. 既然喜歡一個地方, 就該尊重那裏的一草一木. 每顆石頭. 也許, 你認為一個貝殼沒什麼, 寄居蟹可能覺得很傷心. 我的做法是, 看到很漂亮的小石頭, 照張照片就好了. 我不會擁有那個石頭, 我只擁有那個石頭的照片就很滿足了. 2211605 這是我在花蓮海邊看到的, 我不捨得拿. 我拿走了, 別人就沒機會看到了. 另外, 每個地區都有他自己的eco system. 也許隨手撿一個有病菌的東西, 無心之間會不會造成生態上的災難也難說, 還是別動它比較好. 你說的對!我有想過這問題、所以撿的不是奇石,只是一元台幣大的隨意石頭或沙..自助旅只有登機袋...

哈哈~~~ 我沒有買紀念品起碼超過20年, 多數在沙灘拾貝殼或在海邊拾幾塊奇特石頭做紀念品便是, 現在家中盆栽和魚缸的石頭和貝殼就是紀念品, 好像比買的還珍貴。 P.S. 剛剛從日本回來, 在上高地河邊及黑部漁港拾了幾塊很圓滑的石子, 非常漂亮。 哈哈!我們相同啊!我也會撿當地千年火山岩,小石頭,小貝殼,也是放魚缸中耶 也許你們覺得很浪漫. 但是我真的要呼籲. 還是別撿. 國家公園讓你別撿的概念應該很清楚. 既然喜歡一個地方, 就該尊重那裏的一草一木. 每顆石頭. 也許, 你認為一個貝殼沒什麼, 寄居蟹可能覺得很傷心. 我的做法是, 看到很漂亮的小石頭, 照張照片就好了. 我不會擁有那個石頭, 我只擁有那個石頭的照片就很滿足了. 2211605 這是我在花蓮海邊看到的, 我不捨得拿. 我拿走了, 別人就沒機會看到了. 另外, 每個地區都有他自己的eco system. 也許隨手撿一個有病菌的東西, 無心之間會不會造成生態上的災難也難說, 還是別動它比較好.

哈哈~~~ 我沒有買紀念品起碼超過20年, 多數在沙灘拾貝殼或在海邊拾幾塊奇特石頭做紀念品便是, 現在家中盆栽和魚缸的石頭和貝殼就是紀念品, 好像比買的還珍貴。 P.S. 剛剛從日本回來, 在上高地河邊及黑部漁港拾了幾塊很圓滑的石子, 非常漂亮。 哈哈!我們相同啊!我也會撿當地千年火山岩,小石頭,小貝殼,也是放魚缸中耶

背包會越帶越輕,紀念品越來越少! 哈哈~~~ 我沒有買紀念品起碼超過20年, 多數在沙灘拾貝殼或在海邊拾幾塊奇特石頭做紀念品便是, 現在家中盆栽和魚缸的石頭和貝殼就是紀念品, 好像比買的還珍貴。 P.S. 剛剛從日本回來, 在上高地河邊及黑部漁港拾了幾塊很圓滑的石子, 非常漂亮。

背包會越帶越輕,紀念品越來越少!幾乎只明信片或一個冰箱貼、自助了6、7十國的經驗!

其實沒有一定的想法,對我來說!出門去從亞洲到歐洲,行李的準備上,我比較會偏重藥品的準備,但我沒有啥常被用藥。最多就是一些OK繃、消毒用的棉片,還有會幫老大帶"普拿疼"跟痠痛軟膏。這樣就差不多,現在多了一個小鬼要跟,把他的平常用到的乾洗手、小藥膏也會帶著! 裝備部分由於我休假還是要看工作,所以我跟老大出門玩耍,NB一定都會有兩台。行李部分基本上都會有這些必備品。至於衣物的話,可能我們比較不怕冷,因此幾乎都是一件大外套(有下雪),然後常短袖衣物,家兩件到三件左右的牛仔褲跟一條休閒褲就差不多(休閒褲比較適合正式場合,萬一有些場所不能夠牛仔褲進入,休閒褲是一個不錯的考量。) 所以,對我來說,平均兩大一小的出門裝備,需要兩個拉桿,兩個NB包,一個媽媽包跟兩個小包。

坦克兄還在服務背包友啊! 是的,還活著,打發時間而已。

穿拖鞋.旅遊時間越來越長.沒有個20天以上是不過癮.喜歡定點.景點不求貪.花錢打卡沒必要.喜歡找有附早餐.旅館越便宜越好。 喜歡坐當地公車到需要的景點.不喜歡包車.那是被牽著鼻子走的玩法.不自由。 但也不每人都是一個樣.每人腦袋瓜想的都不是一致的.所以答案一定很多。 旅行沒有分老手.新手.只有分享受行.度假行.悠哉行。 坦克兄還在服務背包友啊!

物慾很低 生活簡樸, 出門能省則省 自我約束性高, 花錢不是看貴賤 而是CP值

以前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必看,各大有名景點必去 現在都是要很有興趣的才會去參觀 不管別人說XX景點不去很可惜之類的意見 現在花更多時間逛菜市場,超級市場,觀察當地人的生活 看到很多當地人排隊的店,會自動自發跟著排 看到喜歡的咖啡廳會願意花一個下午在裡面發呆 臉皮越來越厚,穿著只在乎舒服 自助旅行久了,會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真的,我只去大英博物館,羅浮宮和貝加摩博物館,奧塞美術館。

盡量走路, 車費能省則省。 入場票貴的景點免問, 一般超過USD3.00都不考慮。 我也跟大大一樣,我甚至在一開始規劃時發現需要門票的景點,就會開始"內心掙扎"...*-)

以前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必看,各大有名景點必去 現在都是要很有興趣的才會去參觀 不管別人說XX景點不去很可惜之類的意見 現在花更多時間逛菜市場,超級市場,觀察當地人的生活 看到很多當地人排隊的店,會自動自發跟著排 看到喜歡的咖啡廳會願意花一個下午在裡面發呆 臉皮越來越厚,穿著只在乎舒服 自助旅行久了,會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之前背包自助十幾天,後來變2個月,3個月和5個月,待在台灣的時間變很少~ 我的特徵 A.喜歡附廚房和早餐Hostel B.主要觀光客景點外,安排去當地人hiking mountain 或湖邊散步,遠離觀光客 C.有空就研究如何訂跨州便宜機票 Ex:Barcelona -Los Angeles 98.04€ D.完全不打算包車或租車,乘坐當地大眾交通工具 E.在歐洲沒付過廁所費,完全找免費使用廁所 F.紀念品很少 G.覺得自己預算没花完,可以繼續旅行 H.背包只能8KG,不花錢買行李重量

覺得老手應該會有一種「淡然」的態度,就是冷眼看著機艙內其他乘客很興奮的神情,自己則是淡淡地做自己的事,或是默默望著窗外,一切都是隨遇而安,沒有什麼要爭取的,飛機艙門打開了,就趕緊走去通關,把該完成的手續辦好,前往下一個景點。

我是即將第11次的中手 最大的改變是行李公斤數越來越斤斤計較 不買托運行李,不帶不必要的東西 穿舊衣服出去丟,所以也沒再顧甚麼穿搭了 最厲害的一次是去新加坡3天,我跟老公回程行李不到7KG 越來越不重視吃及逛街購物, 越來越能接受便宜旅館,只求乾淨安靜

老手一定不可能很窮到買不起飛機票。雖然我一天只要一個饅頭就可以維持生命,也願意在路上搭便車,可是飛機票真的就那麼貴 :-( 要上班賺錢,又走不開了。而且如果還有老人小孩在家需要照顧,也不能拋開自己出去玩。所以要當背包老手,要有一定的條件,也要願意在生活其他方面做犧牲。

1977年第一次背包遊, 剛好40年, 應該算是背包老手吧:-$:-$ 和大家分享我的特徵: 仍然是40年第一次用那個細小破舊背包。其實我只有一個旅行背包, 和很多人平常行街用的容量差不多。行李一向都很少, 只是越來越少, 越來越輕, 少得可能令你無法相信。 轉用便宜輕巧相機。以往的重型型相機裝置多年前已塵封。 不帶手機, 旅行期間與世隔絕。 仍然堅持用傳統列印的黑白地圖找地方。不知為什麼喜歡迷途的感覺。 不喜歡花太多時間準備資料, 知道大概的路線便算。 行程盡量簡單, 免花時間準備交通資料。 旅館盡量要包早餐。 每天花很多多多多多~~~ 時間找最便宜的餐館吃晚餐。很多時為了省少許金錢, 往往花一小時以上的時間, 不知不覺間竟然成為每天行程節目之一。 盡量走路, 車費能省則省。 入場票貴的景點免問, 一般超過USD3.00都不考慮。 因為是「吃老本」, 所以只去亞洲, 盡量省錢, 希望可以多去幾次, 直至用盡「老本」為止。

老手比較知道自己想看什麼, 喜歡什麼. 找資料也比較快, 比較有系統. 知道怎麼去找資料. 怎麼抓時間. 大部分的老手不會喜歡把時間抓太緊. 因為他們知道, 計畫趕不上變化. 要留一點時間給變化.

穿拖鞋.旅遊時間越來越長.沒有個20天以上是不過癮.喜歡定點.景點不求貪.花錢打卡沒必要.喜歡找有附早餐.旅館越便宜越好。 喜歡坐當地公車到需要的景點.不喜歡包車.那是被牽著鼻子走的玩法.不自由。 但也不每人都是一個樣.每人腦袋瓜想的都不是一致的.所以答案一定很多。 旅行沒有分老手.新手.只有分享受行.度假行.悠哉行。

我是即將第11次的中手 最大的改變是行李公斤數越來越斤斤計較 不買托運行李,不帶不必要的東西 穿舊衣服出去丟,所以也沒再顧甚麼穿搭了 最厲害的一次是去新加坡3天,我跟老公回程行李不到7KG

:-P身為一個背包新手,實在頗好奇成為背包老手之後會出現什麼特徵 我可以想像到的第一點就是應該在打包行李時有很多絕招 因為已經訓練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了吧(H) 請問各位浪跡天涯的背包客們覺得老手們有什麼特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