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春意思是什麼?走春禁忌有哪些?2022年新年需要注意的事情!

發布時間: 2020-11-22
推薦指數: 4.111人已投票

走春是什麼意思?

走春,正確的說法應為「行」,是指在農曆新年時,

在大年初一這天選個良辰吉時與吉利的方位到親戚朋友家拜年,

或到廟裡求個好運,祈求新的一年能平安順利。

 

走春由來
「走春」應為「行春」

行春是用台語「走春」的意思,而走春是傳統農業社會農曆新年的傳統習俗,
當時的人尤其重視在大年初一這一天,選個吉時良辰與吉利的方位出去走走,
不僅討個吉利更能迎接財神進門,讓自己在新的一年大吉
 
參考資料:

春節就是農曆過年,在我國民間的歲時節令中,

可以說是行事節目最多,而已時間最長的日子,

差不多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那天開始,

一直到元月十五元宵節為止,都是春節的範圍。

早在夏朝開始,幾千年來春節一直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大日子,

雖然其中經歷了各朝代曆法的數次更改

(如夏朝建寅,商朝建丑,周朝建子,秦朝建亥),一直到漢武
帝太初元年又承襲夏朝的傳統,沿用夏曆以寅為正月。

但是雖然經過多次的更換卻依然沒有改變中國人的習俗,

春節仍舊是民間最重視,最隆重盛大的節日。

民國成立以後改用陽
曆,以陽曆元月一日為新年元旦,農曆正月初一則改稱為春節。

目前雖然一般人日常記事都採用陽曆,但是逢年過節仍以農曆為主,

而且過年的氣氛也比陽曆年要濃厚的多。

現代人過春節辦年貨、圍爐吃團圓飯、除夕貼春聯、

發放壓歲錢、放鞭炮、走訪親友相互拜年到初五已告一段落各自返回工作崗位,

等待十天後元宵節的來臨。

過完元宵「新年」就算
真正的結束了。


 

中國人在過春節時有諸多禁忌,主要為了保平安且在來年事事順心、萬事如意。


由初一至初十的禁忌有: 
初一:雞日,舊時在元旦貼畫雞辟邪祈福(雞諧音吉)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初四:豬日,祭財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諸多禁忌:"送窮五"
初一至初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財氣,初五的垃圾視為窮土,倒掉就送窮出門。


初六: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來的財神紙馬燒掉,店開始復業。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煙花,啟煙火的習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穀日,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廟往往在這天設壇祭星 。


初九:天爺生日,玉皇大帝誕辰,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


初十:石頭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製用具都忌動用,叫石不動,甚至燒香祭拜石具。

請問您是否推薦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