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航機票付款後,還有其他額外稅金嗎?

發布時間: 2013-01-02
推薦指數: 3.010人已投票

小弟因為一月有空檔可以帶妻小去東京遊玩 這幾天在玩酷航官網上購買機票的排列組合 有個問題是最後付款完,不會再有機場稅,拉哩啦紮稅的問題嗎? 刷卡手續費算多少呢? 請大家幫忙抽空提供經驗 謝謝大家

基本上航空公司是 一次收足 如為最後總結 就不會有其他款項出現 也少有航空公司在收刷卡手續費 有就是自行加上去加減撈 有人用現金買過廉航嗎

亞航,虎航都有收刷卡手續費。 但他會顯示在刷卡前。 刷卡後任何一家都不會再收

酷航收費表: http://www.flyscoot.com/images/plan_and_book/fares_and_fees/scoot_fees_chart_combined_151012.pdf 信用卡費每人單程215(5小時內的航線)或240(多於5小時的航線) 755371 在訂票的最後付款頁會顯示信用卡金額 755372 一但刷了卡訂位完成,酷航就不可能事後再偷加費用.但是如果牽涉到匯兌,信用卡發卡公司有可能會有匯兌或國外交易手續費.

今天完成訂票了 在完成信用卡資料填寫後,就會出現手續費 所以選擇組合時右列的金額還只是小計 謝謝大家的回覆

酷航收費表: http://www.flyscoot.com/images/plan_and_book/fares_and_fees/scoot_fees_chart_combined_151012.pdf 信用卡費每人單程215(5小時內的航線)或240(多於5小時的航線) 755371 在訂票的最後付款頁會顯示信用卡金額 755372 一但刷了卡訂位完成,酷航就不可能事後再偷加費用.但是如果牽涉到匯兌,信用卡發卡公司有可能會有匯兌或國外交易手續費. 為什麼我今年訂票時,430是在我完成刷卡後才顯示的呢?? 我還因為這樣氣了很久呢!有被騙的感覺~~

為什麼我今年訂票時,430是在我完成刷卡後才顯示的呢?? 我還因為這樣氣了很久呢!有被騙的感覺~~ 在訂位程序第六道"Review & Payment"那一頁下面一但填入信用卡號,左邊的"Processing Fee"就會跳出430,右上黑色"Booking Summary"欄裡面Add-on裡面也會出現$430的procesing fee。所以在付款前有這兩個地方有顯示價格。大概你沒去留意吧。 1457518

在訂位程序第六道"Review & Payment"那一頁下面一但填入信用卡號,左邊的"Processing Fee"就會跳出430,右上黑色"Booking Summary"欄裡面Add-on裡面也會出現$430的procesing fee。所以在付款前有這兩個地方有顯示價格。大概你沒去留意吧。 1457518 看來是我不夠小心,不過我還是有被騙的感覺,因為我買過很多廉航的機票,所有費用都在我填寫信用卡資料前一併出現,因此我習慣在填資料刷卡前仔細對照明細,填完卡就確定了沒再仔細看明細,哪有填完信用卡才跳出費用的?以後不會考慮酷航了,購票經驗很差~

看來是我不夠小心,不過我還是有被騙的感覺,因為我買過很多廉航的機票,所有費用都在我填寫信用卡資料前一併出現,因此我習慣在填資料刷卡前仔細對照明細,填完卡就確定了沒再仔細看明細,哪有填完信用卡才跳出費用的?以後不會考慮酷航了,購票經驗很差~ 酷航有兩種付款方式,在圖上你會看到有Credit或Vouchur兩種付款方式,使用Visa, AMEX, Mastercard三種才會有那個processing fee,使用Vouchur或澳洲的POLi就不會有。在你還沒填那資料之前,它怎麼可能會知道你要選那一個,要不要收你Processing Fee呢? 亞航網站也是一樣,它有三種付款方式,也是只有使用信用卡或金融卡才會收Processing Fee,否則不收。同樣的,它也不是在你填寫以前就已加在那總額裡面了。 捷星,樂桃也是一樣。 通常是只有單一付款方式(譬如香草),才會在填信用卡資料前就直接加進了Processing Fee。有多種付款方式的,當然只能等你決定用哪一種方式付款才顯示出有沒有processing fee,這很合理不是嗎? 所以在最後付款前再確認一次價格是一個好習慣,不管在哪個網路商店買東西都一樣最好有這習慣。

酷航有兩種付款方式,在圖上你會看到有Credit或Vouchur兩種付款方式,使用Visa, AMEX, Mastercard三種才會有那個processing fee,使用Vouchur或澳洲的POLi就不會有。在你還沒填那資料之前,它怎麼可能會知道你要選那一個,要不要收你Processing Fee呢? 亞航網站也是一樣,它有三種付款方式,也是只有使用信用卡或金融卡才會收Processing Fee,否則不收。同樣的,它也不是在你填寫以前就已加在那總額裡面了。 捷星,樂桃也是一樣。 通常是只有單一付款方式(譬如香草),才會在填信用卡資料前就直接加進了Processing Fee。有多種付款方式的,當然只能等你決定用哪一種方式付款才顯示出有沒有processing fee,這很合理不是嗎? 所以在最後付款前再確認一次價格是一個好習慣,不管在哪個網路商店買東西都一樣最好有這習慣。 謝謝您仔細地解釋,讓我更清楚航空網站購票流程~ 其實樂桃和捷星和香草我都買過,而且不只一次,他們都在我選擇了線上刷卡後就出現processing fee了,而不是在我填寫信用卡資料才出現。 說真的,在過去的刷卡經驗中真沒遇過酷航這樣的,因此總覺得在填寫信用卡資料前一定得再三確認刷卡金額,不過酷航也算是讓我上了一課啦!

謝謝您仔細地解釋,讓我更清楚航空網站購票流程~ 其實樂桃和捷星和香草我都買過,而且不只一次,他們都在我選擇了線上刷卡後就出現processing fee了,而不是在我填寫信用卡資料才出現。 說真的,在過去的刷卡經驗中真沒遇過酷航這樣的,因此總覺得在填寫信用卡資料前一定得再三確認刷卡金額,不過酷航也算是讓我上了一課啦! 香草我前面說了,他們就只有一種付款方式,不管用什麼卡都要收,所以自然不用等到填卡才告訴你費用。 但是樂桃和捷星,至少我測試結果也是要等到你填卡號的時候才會亮出processing fee,因為他們的手續費也是根據你的付款方式來決定,和酷航沒有不同。 以下是捷星截圖: 1477890 還沒填之前只告訴你除了捷星萬事達卡外,會有服務費。右邊的總價並沒有服務費在裡面。 1477891 填了幾個卡號後,卡號欄右邊才顯示出TWD 400,但是右邊總價並沒有一併加入這個價格。 樂桃的話,他的processing fee只針對從日本出發的才收,從台灣出發的手續費是0,但一樣也是打了卡號時才顯示。 以下是樂桃截圖: 1477892 從台灣出發的行程。打卡號前,右邊只寫「將加收的父款手續費」 1477893 打卡號時,右邊才顯示「將加收NT$ 0」 1477894 從日本出發的行程。打卡號前,右邊只寫「將加收的父款手續費」 1477895 打卡號時,右邊才顯示「將加收日幣 660」,但是右邊的總價欄也沒做調整。 所以捷星和樂桃並沒有和酷航不同。 酷航至少在打了卡號時,右邊總價欄還會同步調整。樂桃和捷星右邊總價欄仍舊維持原來價格,只靠信用卡欄右邊給了提示而已。或許你訂樂桃或捷星的時候有注意他的手續費提示,所以沒有被騙的感覺。此外樂桃從台灣出發沒有手續費,所以更不會有感了。

說的都沒錯.昨天才買這兩家。 樂桃半夜買機票還要注意.刷卡時爾而會出現鬼打牆。 昨天我就碰到.一直出現我信用卡資料有誤.請用別的信用卡。 半夜打去銀行問.他說沒看到連線。 不死心.來回X掉.重填.約第十次才出現3D填寫資料。 樂桃日本買確實是先看到金額.刷完才計入總額.我是買大阪~首爾。

香草我前面說了,他們就只有一種付款方式,不管用什麼卡都要收,所以自然不用等到填卡才告訴你費用。 但是樂桃和捷星,至少我測試結果也是要等到你填卡號的時候才會亮出processing fee,因為他們的手續費也是根據你的付款方式來決定,和酷航沒有不同。 以下是捷星截圖: 1477890 還沒填之前只告訴你除了捷星萬事達卡外,會有服務費。右邊的總價並沒有服務費在裡面。 1477891 填了幾個卡號後,卡號欄右邊才顯示出TWD 400,但是右邊總價並沒有一併加入這個價格。 樂桃的話,他的processing fee只針對從日本出發的才收,從台灣出發的手續費是0,但一樣也是打了卡號時才顯示。 以下是樂桃截圖: 1477892 從台灣出發的行程。打卡號前,右邊只寫「將加收的父款手續費」 1477893 打卡號時,右邊才顯示「將加收NT$ 0」 1477894 從日本出發的行程。打卡號前,右邊只寫「將加收的父款手續費」 1477895 打卡號時,右邊才顯示「將加收日幣 660」,但是右邊的總價欄也沒做調整。 所以捷星和樂桃並沒有和酷航不同。 酷航至少在打了卡號時,右邊總價欄還會同步調整。樂桃和捷星右邊總價欄仍舊維持原來價格,只靠信用卡欄右邊給了提示而已。或許你訂樂桃或捷星的時候有注意他的手續費提示,所以沒有被騙的感覺。此外樂桃從台灣出發沒有手續費,所以更不會有感了。 謝謝你還這麼用心的截圖說明,我想大概就如你所說的,填資料前提醒刷卡將有手續費吧! 不過說真的細節我也不記得了,我只知道過去的購票經驗都讓我覺得所刷的價錢就是我認知的購票金額,且過程都很愉快。 唯獨酷航讓我卡片一刷,出現金額跟我認知不同,因此才會覺得很不舒服吧! 不過將來刷卡我一定會再更仔細確認,即使填卡號前已確認,填完卡號後還要再確認一次金額(雖然印象中,我是做了這個動作,但結果還是⋯orz) anyway,謝謝你耐心細心的回應:)

請問您是否推薦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