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政府不挺廉航3成天空恐拱手讓人- 兆豐融資有限公司 -

發布時間: 2020-09-21
推薦指數: 3.010人已投票

您即將離開本站,並前往政府不挺廉航3成天空恐拱手讓人- 兆豐融資有限公司 - 屏東當舖

確認離開返回上頁

請問您是否推薦這篇文章?

延伸內容

機場稅是對乘客收的,不管哪一家航空都要跟乘客收這個稅,所以降機場稅並不會讓國內的廉航比外國廉航有價格競爭優勢。除非政府用保護政策只准國內的航空用這個機場,外國航空得用機場稅較高的機場。但對地方政府來講,當然是希望越多航空公司來越好。 以機場收費的角度來講,真正會影響到航空公司成本的是機場對航空公司收的使用費。而使用費裡面,佔最大比例的是降落費,約占使用費的60-70%。這一點,目前國內的機場除了松山,桃機以外,其他機場幾年前就開始有降落費用的折扣,對於新開的航線或增班的航線,折扣尤其大,就是想要鼓勵航空公司開當地航線。即使在沒有折扣之前,台灣的機場使用費本來在東亞就不算高,有了折扣,應該算是東亞很低的了,但還是吸引不了航空公司。相反的,松山機場降落費比公定價格要高30%,德威和易斯達航空也沒有因此影響到他們金埔松山的載客率,因為黃金航線就是黃金航線,即使價格高一點還是會有人搭。 另外除了桃機之外,其他機場都有宵禁的時間,對航空公司來講,有宵禁時段對航班安排和飛機運用比較麻煩,飛機如果利用率太低,對廉航是致命傷。所以這很難吸引廉價航空以這些機場為主要基地。但是有宵禁的原因是因為機場通常離民宅區不遠,有噪音的問題,真要開放24小時,附近居民會抗議,所以這很難解。

問題不太是在機場稅,在於航空公司競爭力,航線安排,經營策略。

台灣機場還挺奇怪的, 桃機場這麼大,機場稅500元, 清泉崗機場這麼小,機場稅也是500元, 小港機場也不大,機場稅也是500元, 松山機場沒去搭過國際線,不清楚, 難怪沒有降低成本的專屬航廈, 政府都沒配套措施, 大小機場稅收都一樣, 這也難怪台籍廉航生存有難度 大大真是一針見血,地方上的小型機場應該要降低機場稅,這樣與廉航互相配合才更有合作的效果 像台灣虎航桃園直飛日本岡山航線,岡山機場就免收機場稅...(L) 不是要行銷地方觀光嗎?台中市政府與CCK機場真的要好好檢討了...

"。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目前台灣的環境,廉價空運作條件不夠,主要是國內市場太小,申請航線有難度,加上沒有可以降低成本的廉價空專屬航廈。" 台灣機場還挺奇怪的, 桃機場這麼大,機場稅500元, 清泉崗機場這麼小,機場稅也是500元, 小港機場也不大,機場稅也是500元, 松山機場沒去搭過國際線,不清楚, 難怪沒有降低成本的專屬航廈, 政府都沒配套措施, 大小機場稅收都一樣, 這也難怪台籍廉航生存有難度, 桃園機場、松山機場、高雄小港機場的服務費將從300元漲至500元,立委李昆澤今在交通委員會質詢時,質疑所有國際機場服務費都大漲67%,但費用都給桃園機場建設,痛批民航局在惡搞。交通部代理部長陳建宇承諾,將重新評估依不同機場成本調整服務費,若不及3月底,最晚5月前將上路。松山和小港機場服務費漲幅可望縮減。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115/542371/

低成本航空LCC,指的是一種銷售經營模式,在台灣本來就小的天空之下(航權),本來擁有五家航空公司就是一種不適當的存在! 政府如果不挺廉航,那當初就不會有台虎了,沒有政策的配合下,怎會突然生出兩家新的航空公司呢? 小弟愚見 1.台灣沒有足夠的國內市場可以撐起廉航的經營 2.對於其他廉航競爭,台灣的客人都以單導向為主Unblance! 3.對於台灣作為轉運站的想法,可能還需要點時間! ------------------------------------------------ 台灣不見得需要廉價航空,如果只是要給消費者更多便宜的機會,那國籍航空把票價降低就好了,跟是不是廉價航空沒什麼關係。 在我觀察很多時候國籍航空的價格,根本已經比廉價航空還低了!(特殊促銷不算) 又舉例復興航空來說!那時候有威航! 老實說我也納悶~ 有時候處銷價格比自己本身威航的還便宜? 策略上到底是什麼? 有了五家航空大家競爭,就會給出一個對消費者更便宜的價格~然後換來的是市場的供需失調,所以虧錢關門並不奇怪! 公司的存在是~消費者贏,公司贏,雙贏局面! 如果最後是雙輸的局面! 那還是別增加航空公司跟航班了吧!

"。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目前台灣的環境,廉價空運作條件不夠,主要是國內市場太小,申請航線有難度,加上沒有可以降低成本的廉價空專屬航廈。" 台灣機場還挺奇怪的, 桃機場這麼大,機場稅500元, 清泉崗機場這麼小,機場稅也是500元, 小港機場也不大,機場稅也是500元, 松山機場沒去搭過國際線,不清楚, 難怪沒有降低成本的專屬航廈, 政府都沒配套措施, 大小機場稅收都一樣, 這也難怪台籍廉航生存有難度,

個人覺得LCCT對機場比較有利,他的設備要求比較低(降低的是機場成本),把LCC集中在那理,可以把主航廈大部分系統關掉。好像把家理大燈都關掉留一支手電筒給你用。 收費通常會比傳統航站便宜,不過大都在機票轉價給消費者,而且別家LCC也同樣付的較少,我覺得沒特別優勢。 LCC 跟傳航的最大差別/競爭 就是價格 如果有LCCT 廉航的經營成本降低 自然票價就會便宜 當然就會有競爭力 能夠吸引客源 如果沒有LCCT 當然會把成本轉嫁給顧客 那在價格上沒有競爭力 跟傳航差異不大 廉航就很難跟傳航競爭

=================================================== ,,,我只是想知道有想到政府要如何挻台灣的廉航? 所以TWN ,,,還是好好認真電子代工///and機場搞好不漏水;;跑道不破/ 說到我心裡...不管是 炒股票 跑業務 做生意的 賺錢都是自己利害 有眼光 賠錢都是 政府不幫忙 大環境不好..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 威航 不就收入小於支出..股東不想在燒錢 ..政府要怎麼挺? 開放國旅卡刷威航機票嗎? 發威航消費卷? 還是報稅時可以算支出? LCC航廈別鬧了 到時候一堆新聞嫌說設備爛 ..

因為對乘客的金錢而言,在LCCT的差別只有免繳機場(使用費)稅或是少繳,突然好奇我在吉隆坡二航廈搭亞航不知道是繳多少XD 個人覺得LCCT對機場比較有利,他的設備要求比較低(降低的是機場成本),把LCC集中在那理,可以把主航廈大部分系統關掉。好像把家理大燈都關掉留一支手電筒給你用。 收費通常會比傳統航站便宜,不過大都在機票轉價給消費者,而且別家LCC也同樣付的較少,我覺得沒特別優勢。

吉隆坡的KLIA2 亞航希望能改稱為LCCT2,但是機場有不同的意見,他們說KLIA2是以複合式的航廈概念來打造,不是純LCCT。KLIA2原本預算17億馬幣,結果最後弄成了超過40億,讓亞航都很感冒。亞航的LCCT概念就是不要用空橋,一切簡單,但是這個航廈變成規定航空公司都要用空橋,亞航就這把使用費加在票價上。 大阪的LCCT是樂桃出資蓋的,只有他獨用,其他LCC只能用一般航廈,這點對樂桃在跟其他LCC競爭上是比較有利。東京的LCCT航廈是去年開始使用,目前日本所有的LCC都已經駐進第三航廈,所以他們彼此的競爭上在LCCT上並沒有誰比較佔優勢。至於外國籍LCC,有部分有用三航廈,我不太清楚為何虎航沒用。 我還是最記得沖繩的LCCT,非常簡單,進出還必須只靠接駁車,報到只能靠電腦,人工櫃台只能做托運服務,臨時狀況都無法解決XD 到站托運行李是由地勤另外從倉庫推出來人工核對領取XD

謝謝ordtpe大大,還讓你熱心找解答,因為目前搭到LCC有停在LCCT的只有日本和馬來西亞,像台虎、威航飛日本還是都待在國際航廈。 吉隆坡的KLIA2 亞航希望能改稱為LCCT2,但是機場有不同的意見,他們說KLIA2是以複合式的航廈概念來打造,不是純LCCT。KLIA2原本預算17億馬幣,結果最後弄成了超過40億,讓亞航都很感冒。亞航的LCCT概念就是不要用空橋,一切簡單,但是這個航廈變成規定航空公司都要用空橋,亞航就這把使用費加在票價上。 大阪的LCCT是樂桃出資蓋的,只有他獨用,其他LCC只能用一般航廈,這點對樂桃在跟其他LCC競爭上是比較有利。東京的LCCT航廈是去年開始使用,目前日本所有的LCC都已經駐進第三航廈,所以他們彼此的競爭上在LCCT上並沒有誰比較佔優勢。至於外國籍LCC,有部分有用三航廈,我不太清楚為何虎航沒用。

謝謝ordtpe大大,還讓你熱心找解答,因為目前搭到LCC有停在LCCT的只有日本和馬來西亞,像台虎、威航飛日本還是都待在國際航廈。

因為對乘客的金錢而言,在LCCT的差別只有免繳機場(使用費)稅或是少繳,突然好奇我在吉隆坡二航廈搭亞航不知道是繳多少XD 馬來西亞的機場對乘客收的費用叫做 Passenger Service Charge (PSC),也就是一般俗稱的機場稅 (Aiport Tax)。收費標準官網有寫: http://www.klia.com.my/?m=airport&c=passenger_guide&id=2 國際線的話,KLIA2 收 RM32。 但是亞航除了這RM 32之外,還另外收了一項叫做LCCT KL fee (RM3)的費用,這項費用實際上是機場對亞航收的機場使用費,算是亞航本身的營運成本之一,但是亞航把這費用轉嫁到消費者變成一個特別收費項目。

請小力鞭打 LCCT的存在會對於航空公司的營運成本降低嗎? 營運成本降低是會的,因為LCCT一般來講一切從簡,本身建造的成本,運作與維護費用都較低,所以對航空公司的使用收費也會比一般服務眾多的航廈要低,這當然會反映在航空公司的營運成本上。 但LCCT不是萬靈丹,航空公司的營運成本不是只有機場使用費而已。使用LCCT主要是幫助LCC可以拉大和傳統航空公司成本上的差異,因此幫助LCCT生存。但LCC彼此間的競爭光靠LCCT並不夠,還要在其他的成本能降低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有獲利。

應該不會, 但是家數多,票價比較不容易操控。 因為對乘客的金錢而言,在LCCT的差別只有免繳機場(使用費)稅或是少繳,突然好奇我在吉隆坡二航廈搭亞航不知道是繳多少XD

請小力鞭打 LCCT的存在會對於航空公司的營運成本降低嗎? 應該不會, 但是家數多,票價比較不容易操控。

請小力鞭打 LCCT的存在會對於航空公司的營運成本降低嗎?

喜歡旅遊的人 努力在自己的工作上多賺點旅遊基金比較實際 廉價航空的票價本來就是可遇不可求的

除了國內市場小以外 還有航線申請困難,動則航線分配,航班限制 簽證問題,以東南亞國家來台而言,幾乎都要簽證 在在限制國籍航空的發展 而國籍航空的利基是兩岸航線 目前來看,前景堪慮 廉航以區域性為主,在主客觀條件不佳 國籍廉航真的很辛苦 再加上沒有LCCT,營運成本無法降低 更是雪上加霜

國內市場小.....那就只能拱手讓給外國極的LCC吧.... 長榮講的的確是事實!! 我們說的是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而他們就是用商業的角度來衡量. 長榮說得很明白.他不是沒評估過廉航.而是沒有可能獲利的誘因.. 他畢竟是民營上市公司.不可能賠錢做公益.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都希望是廉航越多.票價越便宜越好. 就算只能拱手讓給國外的lcc.就目前來看也是無可奈何. 畢竟這是市場的機制.. 威航的問題.是在它本身母公司實力不足.飛安紀錄不良. 縱使威航在努力.也擺脫不了這個困境.. 目前也只能指望虎航能撐下.至少為國內廉航留下唯一命脈..

國內市場小.....那就只能拱手讓給外國極的LCC吧....

"。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目前台灣的環境,廉價空運作條件不夠,主要是國內市場太小,申請航線有難度,加上沒有可以降低成本的廉價空專屬航廈。" 沒有可以降低成本的廉價空專屬航廈, 台湾真難以有有低成本廉航.(機場費用.低機場稅) 起歩又比日本晚, V air,台式LCC. 最後,遇到母公司走下波時成立,現也無本無力再支持.

有何不可能? 這兩家的加入,能讓航線降價~ 消失後,也能漲價 那些廉航的航線,是因威航/台虎 加入而陷入削價競爭?

依我看,還是長榮有眼光智慧 ,不隨便被人鼓動,陷入和對手叫陣,比看誰更有本錢去撒去撐的地步,復興集團,則是最自不量力的。

即使少了威航 或/及 台虎競爭 航空公司還是有市場佔有率壓力和同業的競爭 會因此而漲價,我看是不可能 有何不可能? 這兩家的加入,能讓航線降價~ 消失後,也能漲價

基於讓市井小民也能出國見識見識 我是為政者...會樂見廉航的發展 尤其是台灣正處於看緊荷包的經濟緊縮期 至於要不要介入自由市場經濟 那就看對台灣或台灣人民整體利弊得失考量吧 不過我起碼會鼓勵本土航空發展廉航 區隔市場..提供窮人出國機會 也讓外來廉航不要將整個台灣市場整碗捧去 復興、華航都成立了廉航子公司 長榮怎麼都沒動靜?...長榮的定位是有錢人搭的飛機嗎? 長榮董座:目前台灣無廉航運作條件 https://tw.news.yahoo.com/長榮董座-目前台灣無廉航運作條件-041220883.html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1日電)威航決定收攤,台灣虎航經榮陷入苦戰。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今天表示,目前台灣無廉價航空運作條件,長榮航空過去未考慮,將來也不會。 林寶水說,長榮過去從未規畫過廉價航空,將來也無計畫。 林寶水說,目前台灣的環境,廉價空運作條件不夠,主要是國內市場太小,申請航線有難度,加上沒有可以降低成本的廉價空專屬航廈。 林寶水今天與媒體座談,他也談營運雖有到受陸客減少影響,但整個成長仍在,只是比較緩和些,部分航點及航班會調整。 長榮航空下半年開航美國芝加哥計畫不變,部分大陸二線或三線城市的航班今年已陸續取消,例如台中-南京、台中-杭州、高雄-青島,台北-濟南則從每週4班減為3班。

基於讓市井小民也能出國見識見識 我是為政者...會樂見廉航的發展 尤其是台灣正處於看緊荷包的經濟緊縮期 至於要不要介入自由市場經濟 那就看對台灣或台灣人民整體利弊得失考量吧 不過我起碼會鼓勵本土航空發展廉航 區隔市場..提供窮人出國機會 也讓外來廉航不要將整個台灣市場整碗捧去 復興、華航都成立了廉航子公司 長榮怎麼都沒動靜?...長榮的定位是有錢人搭的飛機嗎? 從商業角度來看,長榮幸好沒淌渾水,否則也難保不會有巨額虧損。 2014年的新聞: 台灣廉價航空市場 長榮不看好 http://news.pts.org.tw/article/263465?NEENO=263465 ==長榮航空公司董事長 張國煒== 人口並不是很大 再加上我們 現階段台灣這個轉運中心 並沒有很完全的發展出來 所以廉價航空在短期之內 我們並不認為 對台灣是非常有利基 張國煒表示,長榮的目標是金字塔頂端市場的客群,因此還是以品質優先,至於今年航空業的景氣,張國煒認為北美航線的載客率持續上揚,加上四月起長榮又有三架新的777-300新機,陸續投入北美航線,今年客運營收將持續衝高。 長榮現在的北美航線遙遙領先華航,區域航線的話,廉航的興起對他的影響主要是在價格上有做調降,但沒對它的載客率造成重大的影響。加上貨運也是他重要的收入,所以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張國煒當初沒貿然投入是正確的。

基於讓市井小民也能出國見識見識 我是為政者...會樂見廉航的發展 尤其是台灣正處於看緊荷包的經濟緊縮期 至於要不要介入自由市場經濟 那就看對台灣或台灣人民整體利弊得失考量吧 不過我起碼會鼓勵本土航空發展廉航 區隔市場..提供窮人出國機會 也讓外來廉航不要將整個台灣市場整碗捧去 復興、華航都成立了廉航子公司 長榮怎麼都沒動靜?...長榮的定位是有錢人搭的飛機嗎?

我只是想知道有想到政府要如何挻台灣的廉航? 自由市場,過多的干預是不好的。 我個人覺得問題還是在經營者的能力跟做為。 機位準確的預估很重要。老婆08/07去首爾,08/11剛才回台北,團體旅行,用的是真航空。 訂團時,也同時上網查機票,機票價錢跟團費差不多鏘。 =================================================== ,,,我只是想知道有想到政府要如何挻台灣的廉航? 自由市場,過多的干預是不好的。======說的極對++++++++++++++++++ 自由經濟市場,症腐~~治安搞好''''稅少抽些''''官寮行政態度'''制度少些;;;自然外資願意來臺!! @呆丸的一些財團很賤'''很詐!!!賠錢就動用霉體''''狗屁學者,,發布一些靠杯文'''狗屎新聞''''那是不是民營事業''財團賠錢,,都靠腰申請國賠???bailout ? just like 那些喜歡賭投機''賭股票的呆胞,,輸了就叫症腐護盤,,把百姓繳的稅吸乾,,國家到時基金都破產 then 財團都逃外國!! @@更好笑一堆無知''沒見過世面的人,,一輩子坐沒2''3次廉航,,根本不敢獨自背包旅行的呆包!跟著財團制造的新聞~~~搖旗納喊~~~ 所以TWN ,,,還是好好認真電子代工///and機場搞好不漏水;;跑道不破/

我只是想知道有想到政府要如何挻台灣的廉航? 自由市場,過多的干預是不好的。 我個人覺得問題還是在經營者的能力跟做為。 機位準確的預估很重要。老婆08/07去首爾,08/11剛才回台北,團體旅行,用的是真航空。 訂團時,也同時上網查機票,機票價錢跟團費差不多鏘。

難道是要國家拿人民血汗錢砸下去成立官股過半的LCC, 等到有市占率或者有穩定獲利之後再想辦法稀釋官股入主爽賺, 如果營運一直沒有起色國家就繼續(扶植)吧... 是這樣的意思嗎?

個人是覺得政府只能從機場設施像廉航專用航廈上,提供本國廉航能夠降低營運成本 當然也是要跟傳統航空區隔化,增加本國廉航的利基,航權談判時把廉航一併考慮進去 包括簽證跟海關服務的互惠,剩下的價格跟行銷就回歸市場機制,讓廉航自行發揮就好 出國搭本國還是外國廉航那都是商業行為跟消費者的選擇,跟榮耀有什麼關係? 是的 政府如果重視廉航,體認廉航是發展趨勢 應該提供專有LCCT,降低成本才能有競爭力 外籍廉航飛台灣,班次少,來了就飛走,是否使用LCCT,影響不大 國籍航空則不一樣,亞航為了機場問題,跟機場公司槓上 甚至將KLIA2稱為LCCT,就是這個原因

復興航空決議關掉他們的全資子公司「威航」,干政府什麼事? 這些當年可以經營特許行業的財團,在過去壟斷市場的時代,政府還不夠幫忙嗎? 台灣人出國,就只能搭國籍航空嗎?搭外國航空公司就是不支持台灣的產業嗎? 什麼是三成天空要拱手讓人啊?那要政府撤銷所有外籍航空的飛航許可才是「挺」嗎? 要支持台灣的航空業,那不要搭外籍廉價航空啊 長榮、華航航點也很多,票價規則也沒那麼多限制 為什麼要搭威航、虎航才是支持國內航空業? 抱歉,差點忘了還有復興航空 復興航空如果財務狀況更好,威航可能就撐得下去 挺復興,不是更有利於威航嗎?你願意嗎? 抱怨半天、惋惜半天,還不是覺得少了兩家不計血本的航空公司 少了兩家拿股東的錢補貼旅客票價的航空公司,自己得多花一些錢 搭票價昂貴的長榮、華航就不是挺台灣產業 搭票價便宜的威航、虎航就是挺台灣產業? 是真的替台灣產業抱屈嗎?還是替自己的口袋抱屈? 兩家國籍廉航可以在短時間虧掉這麼多錢 那就是定位錯誤、訂價錯誤、評估錯誤.... 第一個該抱怨的,是復興、華航的股東 這兩家公司是上市櫃公司,所有的錢都是股東的 不是董事長、總經理個人的 不要講到廉航就拿亞航來當例子,以為弄個LCC就會是亞航第二 台灣到處都有創業者、企業家說他們是XX業的台積電 全台灣、全世界,還是只有一家台積電 亞航在日本也撤過資啊,不然香草哪裡來? 台灣虧掉/花掉幾十億、上百億也沒做起來的產業,那也是多到數不清的 政府花了多少年多少錢,我們消費者也花了很多錢相挺的汽車業,現在呢? 曾經讓銀行業心驚膽戰的DRAM、太陽能、LCD面板業呢?

以前沒有虎航,威航,廉航價格也差不多阿 應該廉航新手來的吧. 以前的日本線廉航一般價會落在6千左右,現在要買三千多輕而以舉, 以前絕對沒有差不多

政府應該從旁協助而已,營運則需國人愛用國貨,不希望虎航步向威航後塵。

政府一定要扶植廉價航空? 中時的報導.是廉航的虧損是國家買單嗎?也就是全民買單嗎?:-|

是的,沒有寫完整. 看不太懂. "政府不挺廉航 3成天空恐拱手讓人" "威航收攤,台籍廉航剩台灣虎航獨撐。航空及旅遊業者疾呼,收掉威航事小,但政府若再不相挺,依國外發展經驗,就是把3分之1的台灣天空拱手讓人,錢給別人賺,台灣的地理優勢只是肥到外籍廉航。" ---- 政府要如何相挺(做)LCC? 我國政府對航空業不是重點發展. 步調不快. 航空城?. 第三航站? LCCT航站? 個人是覺得政府只能從機場設施像廉航專用航廈上,提供本國廉航能夠降低營運成本 當然也是要跟傳統航空區隔化,增加本國廉航的利基,航權談判時把廉航一併考慮進去 包括簽證跟海關服務的互惠,剩下的價格跟行銷就回歸市場機制,讓廉航自行發揮就好 出國搭本國還是外國廉航那都是商業行為跟消費者的選擇,跟榮耀有什麼關係?

以前沒有虎航,威航,廉航價格也差不多阿 以有重疊到的航線個人覺得有差了一段 在還沒威航跟台虎時 日本線LCC促銷價大概只有捷星 用逆方向加澳幣結帳才有特低的價格

政府如何相挺? 國人的旅遊習慣沒有改變,如果都以為出國要花大錢,請個假比登天還難,政府再怎麼挺也沒有用。

這文章真的很怪⋯⋯ 是的,沒有寫完整. 看不太懂. "政府不挺廉航 3成天空恐拱手讓人" "威航收攤,台籍廉航剩台灣虎航獨撐。航空及旅遊業者疾呼,收掉威航事小,但政府若再不相挺,依國外發展經驗,就是把3分之1的台灣天空拱手讓人,錢給別人賺,台灣的地理優勢只是肥到外籍廉航。" ---- 政府要如何相挺(做)LCC? 我國政府對航空業不是重點發展. 步調不快. 航空城?. 第三航站? LCCT航站?

以前沒有虎航,威航,廉航價格也差不多阿 差多了吧,怎麼會差不多,虎航威航跟流血價可不少.

這文章真的很怪⋯廉價航空到現在都沒看到政府扶植的⋯

有沒有國內廉航 最大差別在於航線與航點數 國外航線,每家航空頂多開一兩個點,重疊性高 威航一收,就少了好幾個點 還有失去未來的可能航點 虎航要撐住啊

以前沒有虎航,威航,廉航價格也差不多阿

復興跟華航不就是扶植起來的嗎? 但是現在呢? 這兩家都不是新創航空公司了呀, 在投資經營廉航這一塊還要再扶植什麼呢?

不管在台的外籍廉航是否漲價 希望台籍的廉航存在 經營良善 才是台灣人之福 我們才有好的 優質的台籍廉航可搭 台灣加油 希望儘早日再搭上本土廉價航空出國,絕對是台灣人的榮耀

不管在台的外籍廉航是否漲價 希望台籍的廉航存在 經營良善 才是台灣人之福 我們才有好的 優質的台籍廉航可搭 台灣加油

會搭廉航多半是票價關係~~ 如果少了威航跟虎航的競爭,漲價是必然的 威航是確定說再見~虎航如果也消失了,對消費者絕對不是好事 少了這二家的話,以後去日本香草樂桃可能就會更貴了吧。捷星就只能等大促銷時下手了。 即使少了威航 或/及 台虎競爭 航空公司還是有市場佔有率壓力和同業的競爭 會因此而漲價,我看是不可能

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6%94%BF%E5%BA%9C%E4%B8%8D%E6%8C%BA%E5%BB%89%E8%88%AA-3%E6%88%90%E5%A4%A9%E7%A9%BA%E6%81%90%E6%8B%B1%E6%89%8B%E8%AE%93%E4%BA%BA-215004844--finance.html 雖然很多人說反正沒有威航、虎航,還可以搭其他廉航,但是我們面臨的環境是未來可能許多人必須用每月20幾K的薪水去搭完全無法掌握的外國廉航,這就是目前我們的產業環境,而且威航有200人就馬上面臨失業問題了,難道叫他們去外國廉航就業嗎?我們未來會不會變成連外國廉航都搭不起的新台灣之子啊 產業需要扶植..航空業當然重要 但是國家的經濟全面方針不好,無法提高台灣經濟力,更無法跟國外抗衡 當然不能優先去扶植廉價航空 先讓台灣經濟有起步.必較實在阿

少了這二家的話,以後去日本香草樂桃可能就會更貴了吧。捷星就只能等大促銷時下手了。

會搭廉航多半是票價關係~~ 如果少了威航跟虎航的競爭,漲價是必然的 威航是確定說再見~虎航如果也消失了,對消費者絕對不是好事

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6%94%BF%E5%BA%9C%E4%B8%8D%E6%8C%BA%E5%BB%89%E8%88%AA-3%E6%88%90%E5%A4%A9%E7%A9%BA%E6%81%90%E6%8B%B1%E6%89%8B%E8%AE%93%E4%BA%BA-215004844--finance.html 中時電子報作者黃琮淵╱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6年8月10日 上午5:50 工商時報【黃琮淵╱台北報導】 威航收攤,台籍廉航剩台灣虎航獨撐。航空及旅遊業者疾呼,收掉威航事小,但政府若再不相挺,依國外發展經驗,就是把3分之1的台灣天空拱手讓人,錢給別人賺,台灣的地理優勢只是肥到外籍廉航。 目前有20家廉航飛進台灣,下個月還會新增馬印航空(Malindo Air),相當熱鬧。外籍廉航除了單點單線,如酷航、捷星及香草航空,甚至利用第五航權「兩邊賺」,反倒國籍廉航陷入苦戰,面臨存亡關頭。 「政府的廉航策略是什麼?說真的,我完全想不到!」旅遊業者說,相較於傳統航空樞紐已經確立,這幾年日本、吉隆坡、新加坡,都搶著當廉航樞紐,反觀台灣都沒有,缺乏整體戰略,淪為外籍廉航生財工具。 業者指出,外籍廉航利用第五航權,連台日線都能分一杯羹,光後段就賺飽,前段機票就算賠錢賣都無妨,自然樂得狂飛台灣。 航空業者表示,站在政府立場,當然希望天空熱鬧點,歡迎外籍廉航沒有錯,但不能不給台籍廉航關愛眼神,明明同時申請,外籍廉航就能拿到好時段,國籍廉航卻只能飛紅眼,還沒開航就輸在起跑點,冷暖自知。 航空業者表示,就算廉航在台市占率不到東南亞的5成,「未來2、3成也有」,威航停了,如果台灣虎航也不玩了,這3分之1天空就拱手讓給外國人,背後的意義是,他們壓縮的是華航、長榮航的生存空間。航空業者認為,國籍廉航太晚成立,導致回收期比原本預估得更長,威航收攤後,華航轉投資的台灣虎航,勢必要把格局放大,透過營運優化拚賺錢,才能把客源及人才留在台灣。" 雖然很多人說反正沒有威航、虎航,還可以搭其他廉航,但是我們面臨的環境是未來可能許多人必須用每月20幾K的薪水去搭完全無法掌握的外國廉航,這就是目前我們的產業環境,而且威航有200人就馬上面臨失業問題了,難道叫他們去外國廉航就業嗎?我們未來會不會變成連外國廉航都搭不起的新台灣之子啊